馬嘯天金碧青綠山水《華嶽清秋》
展覽時間:2018年8月10日至24日
展覽地點:吉林省博物院
主辦單位:吉林省博物院
積極貫徹十九大報告中“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的指導思想,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是全國文化系統近期工作的重點,也是吉林省博物院的工作重點。
由吉林省博物院主辦的“疏證六法——馬嘯天畫展暨捐贈儀式”將於2018年8月10日至24日在吉林省博物院開幕。這次展覽旨在展現知名畫家馬嘯天先生傳承謝赫六法以及自悟學習張大千傳統風格而精心創作的70幅“國畫”近作,山水、花鳥、人物齊備,書卷氣十足。眾所週知,吉林省博物院收藏有百餘件張大千繪畫作品,這批作品涵蓋山水、花鳥、人物,兼有工筆、寫意,不僅品類齊全,而且風格多樣,是研究張大千早中期繪畫不可多得的重要資料。馬嘯天先生説:“吉林省博物院有著豐富的張大千作品收藏,能在這裡辦展也是一次近距離向張大千先生再悟神機的好機會。”
在展覽同時,馬嘯天先生將向吉林省博物院捐贈其金碧山水巨制《華嶽清秋》,吉林省博物院將向其頒發捐贈證書。
馬嘯天作品《讓與荷花自在香》
馬嘯天作品《巴山夜雨》
早在南北朝時期,南齊的謝赫就提出以“氣韻生動、骨法用筆、應物象形、隨類賦彩、經菅位置、傳移模寫”六種法則為繪畫創作的標準規範,歷經隋、唐、兩宋、元、明、清各個時期,傳統的中國繪畫和文人畫都在這個基礎理念之上呈現出輝煌燦爛的局面。
馬嘯天先生認為,近現代以後,“文人畫”走上了“縱肆、野逸”的發展之路,但歷史上的“文人畫”並非就是漫無邊際之態;“文人畫”也是傳統中國繪畫的畫種之一。但當今的許多畫人卻在“文人畫”的發展之路上離經叛道地背離了中國繪畫傳統。尤其是當代的許多畫人,視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整體繪畫的發展歷史而不見,單以背離傳統繪畫的“野狐禪”之路為特點,這是一種“殘缺而且失態的創作觀”,這也是當今美術評論標準紊亂的癥結所在。
馬嘯天作品《夏至荷花》
馬嘯天作品《紅葉幽禽》
美術理論家薛永年先生為《馬嘯天畫集》題寫書名,中國畫壇領軍人物吳悅石先生為其畫集撰寫了序文。已故書畫家黃苗子先生早在生前就為馬嘯天畫展題字“文采風華”。馬嘯天除了堅守“謝赫六法”的從藝準則以外,還主張當代畫人應該遵從孔夫子“志於道,據于德,依於仁,遊于藝”的精神規範,既要使自己成為“思無邪”的“君子畫人”,也要成為傳播“審美正能量”的模範藝術家。
馬嘯天作品《聽濤圖》
馬嘯天作品《米芾拜石》
藝術家馬嘯天近照
關於藝術家
馬嘯天,1962年生,北京人。當代國畫家、榮寶齋顧問、藝術資産管理規劃師、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會員。師從著名國畫家吳悅石,受文物鑒定專家陳巖推薦,長期與黃苗子、鬱風、黃永玉等先生求學問教,長于繪事,窮極傳統,問學諸家,力倡“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堅持“以詩魂、書骨、畫能滋養書卷之氣”的美學原則,推崇中國繪畫的傳統文人氣。2017年9月,其代表作《山居圖》曾入選北京榮寶齋主辦的“江山如畫"近現代名家作品展,與吳悅石、董壽平師徒三代人的作品同展于一堂。2017年12月,北京榮寶齋、上海朵雲軒、歐幾裏德(上海)貿易公司共同在上海朵雲軒美術館為他主辦了“疏證六法——馬嘯天畫展”。
展覽時間:2018年8月10日至24日
展覽地點:吉林省博物院
主辦單位:吉林省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