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海報
展覽簡介
學術顧問︱范迪安
展覽總監︱朱強
策展人︱吳洪亮
心理顧問︱劉正奎
空間藝術家︱jiří příhoda
策展助理︱錢若斐、劉晶
主辦單位︱蘇州金雞湖美術館
展覽時間︱2018年5月19日—2018年8月29日
展覽地點︱蘇州金雞湖美術館(蘇州文化藝術中心二樓)
擬參展藝術家:(以中文拼音為序)
蔡雅玲、陳琦、戴耘、董小明、董大為、丁浩、杜小同、谷文達、杭春暉、何巖青、季大純、〔日〕井上有一、康春慧、李昕、林海鐘、劉建華、盧甫聖、盧緩、盧徵遠、龐茂琨、彭斯、彭翔飛、錢若斐、〔美〕秋麥、丘挺、沈烈毅、宋冬、譚勳、田黎明、王冬齡、王天德、王赫、王毅、武藝、徐鋼、〔韓〕許達哉、徐堅偉、徐累、〔捷〕伊瑞、于海龍、張帆、張小迪、朱林蕾、周京新。
請您來
慢行、不言、靜觀、遐思
“自·滄浪亭”當代藝術展將於2018年5月19日至2018年8月29日展出。“自·滄浪亭”是金雞湖美術館主辦的“自”系列之下的第二次展覽,其第一次展覽“自·牡丹亭”,以當代藝術的方式對崑曲乃至蘇州文化致敬。而“自·滄浪亭”則以園林的思想為入口,為觀眾找尋那個安放心的所在。
自
“自”在此處有兩層含義,既指從哪來,也隱含了到哪去的意味。希望以展覽的方式回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根脈中尋找能量,為我們當下的文化生態,乃至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提供某些啟示與滋養,更希望成為邁向未來路途中的某些標識。
滄浪亭
“一徑抱幽山,居然城市間。”滄浪亭這座蘇州最古老的園林激發了這次展覽的構思,滄浪亭即可視為蘇州園林的一個代表。園林的妙處在那份詩意空間的背後是“出世”與“入世”矛盾中的物化。它不僅是安放“身”的,它更重要的是安放“心”的地方。當蘇舜欽為他的園子定名“滄浪”時,就為滄浪亭的空間意義確立了內在靜觀、自我存養的基調。“滄浪”的精髓在於以一種超然的情緒,尋找進退的平衡點;這園子的精髓在於以一種文人的性情,于塵世間造就一個有如平行世界的世外桃源,為外部世界和自我心靈之間構築起身心自如的緩衝空間。這並非是妥協中的自洽,而更像蘇州人性格中的“糯”,仿佛棉柔但難以讓其折服。
展覽立足的思維方式,可以説正契合周有光先生一再提倡的觀點:“要從世界看中國,不要從中國看世界”。故而在這個展覽裏,我們其實是嘗試從全球化的眼光、從更多元的角度來看待園林的豐富性,討論園林對整個人類文明建構的些許價值。“自·滄浪亭”展出的作品來自國內外四十多位藝術家,他們的文化背景和藝術表達方式各各不同,但都在不同維度上與園林的內涵發生關聯,可以説是立於當下,來自每個創作者、每個觀眾對園林空間的重新解讀和體悟。
對觀眾來説,進入這個展覽,是同時進入了兩座並行的園林,不僅指美術館空間中建造的這個實在的“園子”,更隱含了心理空間中經歷的虛擬“園子”,這個虛擬的園,展覽用現代科技的方法把它具象化了——在心理學家劉正奎的支援下,通過生物反饋設備採集觀眾遊“園”的生理數據,以自主神經系統活動的心率變異性(HRV)為指標建立演算法,並根據藝術家陳琦的作品進行交互創作,從而讓觀眾都能得到屬於自己遊“園”心緒的“滄浪之水圖”。為什麼這樣突出心理學在這次展覽中的重要性?可以説園林正是為處理矛盾心理而生,正如蘇舜欽修建滄浪亭的初衷:“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園林在所謂“入世”和“出世”之間提供了面對世界的方法和態度,以及面對問題和矛盾時的解決方式。儒學與道學之間的異同,都在這方芥子須彌的小天地中迴圈。
參觀這個展覽,您最好要“不言慢行”,只有慢下來,靜下來,才能放任感官伸展,放任本心體驗。我們為這條慢行的路徑設置了“徑、澄、見、宜”四個階段,但就像真實園林中的道路,每個路口總會有選擇,向左,或向右,或許你就走入了一個仿佛此路不通的一隅,但在轉身之際,回首之前,驚喜就在那裏。
徑
“徑”是道路,亦是方法。如果把“自·滄浪亭”看作是尋找心之所歸的旅程,我們就是以展覽的方式開啟這次時間和空間的穿越。
澄
水清而靜方為澄,惟清與靜方能明心見性。這一部分意在讓觀眾停下紛繁的思緒,安靜下來,止于當下。
見
“看”用眼睛,“見”用心識。“見”不只是看到表像,更重要在於對事物的認識和理解。
宜
“宜”,所安也。當內心有了棲居之所和智慧之力,就不再會為外在世界的變化而不安。園林精神的旨歸,最終是為我們提供一個安放心靈的處所,此心安處,是吾鄉。
〔韓〕許達哉-梅花
〔美〕秋麥(Michael Cherney )-嵩山圖(局部)
〔日〕井上有一《花》
陳琦-時間簡譜- 無去來處
谷文達-谷氏簡詞碑
盧甫聖-知一知二之間(局部)
龐茂琨-再古典No.8
丘挺-水泉院
沈烈毅-《雨》,花崗巖
王冬齡-竹徑
徐累-《互山》
周京新-蘇州寫生-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