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海報
策展人:艾蕾爾 Curator:Ariel
學術主持:郝青松 Academic moderator:Hao Qingsong
開幕時間:2015.12.19 14:00 Opening Reception:2015.12.19 14:00
展覽時間:2015.12.19—2015.12.29 Exhibition Time:2015.12.19—2015.12. 29
展覽地點:798樹下畫廊 Exhibition Location:Tree Gallery
研討會:2015.12.19 15:00—17:00 Proseminar Time:2015.12.19 15:00—17:00
研討地點:樹上咖啡 Proseminar Location:The High Place
學術支援
島子/高氏兄弟/黃篤/郝青松/帥好/吳鴻 /徐家玲/尹丹(以首字母順序排名)
機構支援
樹下畫廊/蝸牛畫廊/89藝術空間
媒體支援
鳳凰網/藝術中國/藝術國際/99藝術網/ 中國文化報
視覺設計:艾華暘
畫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大山子路798藝術區中一街
不止于霾:困厄與救贖
霾,籠罩著天空、大地、城鄉、眾生、氣息以及每片肺葉,足以摧毀更多的龐培城和義人滅跡的索多瑪,足以取代極端時代的奧斯維辛以及夢中的桃花源。
霾,一個多重維度的否定性隱喻,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精神信仰之間被徹底瀰漫、塌陷於一場“小時代”的大災變。
霾,不止于霾;窒息,亦不止于窒息。前者是困厄處境的癥候,後者是身體瀕死的前兆,兩者構成一種互逆的因果關係,昭示出身處困厄處境的無止境追問:既然無處可逃,那麼家園守護或靈魂救贖又如何可能?人文、藝術的真實作為又該如何?
困厄處境,源於可見世界與不可見世界彼此隔絕的狀態。當“最高價值”、“終極自由”、“絕對者”所構成的不可見世界的維度被廢黜,可見世界便失去價值衡量的終極尺度。精神枯竭、自由匱乏、娛樂至死、媚俗、犬儒與拜物教的誘惑,一切陷入慾望的泥潭,衍生出罪性的癥候——“霾”。
窒息,不止于霾。潛文本指向多重範疇的塌落:精神信仰、歷史文化、主體自覺。正如窒息不再是“他者之痛”,霾的朦朧鏡像不再關乎“純粹審美”。被抹殺之物絕非自然之境和山水之象,而是生命尊嚴和生存倫理。窒息,這一瀕死的癥候,意味著此地此時此在的不堪承受之重。
霾時代,沒有誰能夠倖免于難。救贖,不僅僅仰仗絕對他者,更是歸於個體良知覺醒:索取抑或給予,忍受抑或抵抗,求真抑或假寐。
於是展覽準則自行顯現出下述題旨:藝術表達是否關乎“霾時代”的困厄處境與終極救贖,是否關乎真實的個體感知、時代處境、終極關懷三重維度。此三重維度秉持著藝術古老的智慧與隨時代增長的力量:見證、澄明、預言。
第一,藝術家個體的切身感知與經驗,觸及經驗、身體、情緒範疇。很多藝術家以此為切入點,直接表達困厄處境加諸自身的壓抑感、窒息感與悲劇性。譬如,房麗媛的版畫《室外逃源》,扭曲的特寫面孔表露出強烈的窒息感和絕望的主體性掙扎。這一層面的藝術作品以身體的直接、真實的感性反應為主。
第二,藝術家從理性範疇的認知和判斷出發,對困厄處境作出相應的理性反應,建構出“環境—社會—時代”的整體景觀。或者,呈現一種模糊、晦暗、窒息的現實災變和困厄表像,譬如:孟繁羽的攝影《出口》,將未經災變的自然與毀壞的自然並置;閆洪國的油畫《霾季》系列,描繪出“霾時代”的口罩群像;高曰文的攝影《follow me》給懸掛于天安門城樓的特殊身份的人像戴上口罩;還有一部分作品描繪濃煙滾滾的工業煙囪、惶惑的人群。或者,建構一套互文話語,將現實癥候與歷史語境、社會制度等結合起來思考,譬如:島子早先的水墨《霧霾天安門》、武文建的同題之作、高氏兄弟《廢墟》系列、劉作瑞《最後一張“全家福”》等,這些作品視“霾”為一種生存層面的泛癥候,聚焦于困厄處境生態環境。或者,從生命和生存角度進行反思,吳迪的攝影作品《445個口罩》用詳實的數據,驗證身處霾時代,一個孩子長大成人的沉重代價;尹冰的樹脂烤漆裝置《穹頂之下》,將消費主義的表徵(奢侈品皮包)和困厄處境的表徵(防毒面具),拼接為一體,意在引發人們對於物欲和孽果的省思。
第三,藝術家藉由普遍的困厄處境來反省、尋思精神信仰的塌落和人類的罪性,其視角衍射至不可見領域的超驗性經驗和終極關懷。譬如,島子《上帝—黃金》,背景是一片晦暗的霾境,一個巨大金塊懸浮于地平線之上,構成十字架意象,作品叩問困厄處境、人性罪惡、終極救贖之間的關係。劉亞明的史詩性巨幅油畫《蒼穹之眼》,將眾生之罪性、毀滅與審判聯繫起來,呈現一場末日圖景。這個層面既關涉著普遍人性的思考,又關涉著生存智慧和神性啟示。
霾,一個多重的隱喻,直抵罪性。處境的困厄與面孔的窒息預示著末日與災變。霾,不僅關乎現實表像,更關乎墮落與救贖、棲居與放逐的議題。希伯來語中,“罪”這個詞的字根,是“迷失了方向”。當奧林匹斯諸神追求權力和女人的時候,西奈的神卻照顧著孤兒和寡母。
因此,“霾時代”的藝術家承擔著應有的使命,他/她們需要解蔽困厄處境的能力和勇氣,還需要摸索隱現的光之蹤跡,叩問終極救贖所終何處。這樣的藝術既關乎當代性,又關乎超越性。
本次展覽力圖建立個體命運與現實處境、歷史沉思、精神劫難之間的複雜係譜。我們所展出的作品昭示著正在發生的、業已發生的、將要發生的困厄,並吁求一場即將臨到的末日救贖。(文:艾蕾爾)
吳迪- 《445個口罩》-行為攝影-2015
武文建 《霧霾》 布面丙烯 60x90cm 2013
徐薇子 《時2》 紙本水墨 33x25.5cm 2015
高氏兄弟 《迷失的風景之一》 相紙列印 45x60cm 2015
劉亞明 《蒼穹之眼》小稿之一 布面油彩 120x160cm 2010
孟繁羽 《出山》 攝影 120×240cm 2010-2014
趙志旺 《梅杜薩之伐》 布面油彩 140×180cm 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