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安銘 《熔鍋》 2015 攝影67x90cm
藝術家:金昌民、鄧安銘
展覽時間:2015.12.05-2016.01.09
開幕時間:2015.12.05 16:00-18:00
展覽地點:香港藝倡畫廊
藝倡畫廊首次舉行攝影展:“非/自然”——金昌民和鄧安銘攝影作品二人聯展。精選展品檢視了自然界與非自然界之間的對立和相似的地方。兩位攝影師嘗試從自然界和人類從自然界創作出來的東西之間,尋找出兩者之間的分界線,再而把這些分界線變得模糊。
瑞士現代語言學之父索緒爾教授(Ferdinand de Saussure)的名言:“作出指示的與所指的(或意符與意旨)之間的關係是相互影響的?!币虼耍瑑嵐芙鸩竦臄z影對象來自自然界,表面上看來,它們甚至比自然界更有規律,表現更一致性,攝影家認為自然界不一定永遠代表著我們的語言體系和想像。只要當我們從照片中找尋自然界的符號和線索,我們就會發現這可能就是自然界,因為人類缺乏所需的能力去製作這些影象。
鄧安銘的作品正好與金昌民的産生強烈的對比,鄧的攝影主題是人造物,表現不規律的、貌似自然界,但配合金的作品,正好暗示一些視覺的線索(如文字和機器邊緣),意味著我們眼前所看見的有可能不是自然界。我們視“自然”為符號或影象,而這些符號或影象代表著大量的對象和符號,例如一棵樹,一個極為簡單的概念,然而被這兩位攝影師證明是錯誤。兩組係系列的影像同樣具和諧和不和諧的元素。金昌民所表達的是,與讓人平靜的色調所對立的不對稱;而鄧安銘的影像則注重顏色的密度,成為影像結構的基本元素。兩位攝影師同時表達強烈的抽象性,而這是經過兩位反覆思考,幾乎完全與正常比例不相符,反映出自然界與人造世界的無限可能性。而兩者的分界線被弄得含糊不清,其實這兩個世界的東西極大可能出於同一起源。
金昌民(Stephen King) 1988年畢業于哈佛大學後,曾任職金融界,近年致力管理自己創辦的基金投資公司和家族生意。金氏對攝影充滿熱誠,更視它為雙線發展的職業。初期作品以藝術性為主,捕捉各種各樣的社會景象,作品獲私人收藏。外國圖片庫網站Getty Images在Flickr相簿看到他的作品後,更主動與他聯絡,把他的照片上載到圖片庫。是次是金氏的首次展覽。 鄧安銘(Ming Thein) 馬來西亞攝影師,擅長藝術及商業攝影,以表現對象的美感為主,忠實地把生活記錄下來。他同時是一位物理學家,十六歲畢業于牛津大學,在財經界擁有接近十年的投資策略經驗?,F長期參與攝影計劃Idea of Man and Forest 和擔任攝影顧問。作品曾展于芝加哥、馬來西亞和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