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 術 家:樸喜燮
開幕時間:2015.5.23 15:00
展覽日期:2015. 5. 23 - 7. 5 11:00-18:00 週一閉館
展覽地點:長宜空間(北京)
展館地址:北京建外大街21號瑞吉酒店 俱樂部樓 B1
人類對時間眷戀的最佳方式是期盼長生不老,物長存而人易逝,在時間與自然面前渺小的人類,對自然的崇敬源於對生命無常的脆弱感。我們總説大自然是時間留下的痕跡,作為70後的藝術家-在樸喜燮十幾年的創(chuàng)作中,著迷于尋找這種時間的痕跡,以他獨有的記述方式留下這些痕跡。從早期創(chuàng)作的水墨,到後來使用一種特殊的自然材料——貝殼,他一直關注的是生命與自然的命題。
在南韓接受正統(tǒng)學院派藝術教育的樸喜燮自2008年長居北京,本次展覽的作品素材基本來源於在北京的經(jīng)歷。皇家園林、古樹、太湖石、北方特有的旱柳都成為他體驗生命能量的載體。在這些比人類「長壽」的大自然物種身上,他能感受到時間賦予生命的一種力量。他希望用自己的語言將這種力量留在畫布上,因為對東方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研究,很自然地找到了自己最佳的表達方式,用一種特殊的材料語言——貝殼。
貝類生物在生命停止之後,留下的軀殼是一種時間的物證,樸喜燮作品的「筆觸」是他專門定制的類似螺鈿的貝殼加工物,薄如紙,寬窄不一的條片。用剪刀修剪成需要的大小和形狀,然後用阿膠淮的粘貼在畫布上。如工筆畫數(shù)遍暈染一般,極慢的「畫」出作品,大幅的作品更需要常人難以具備的耐心,甚至呼吸都要有所節(jié)制。這個「作畫」的過程,相比他之前創(chuàng)作雕塑、裝置,更能體驗到時間的存在感,放空自己,用一種生命體來表現(xiàn)更有生命力的物體。這個創(chuàng)作的過程彷彿是一種修行的儀式,能量的轉(zhuǎn)換,生命的一部分交由給作品,自然界博大的力量凝固于畫面之上得以「永生」,這種力量或許就是樸喜燮所堅持和鍾愛的一種「長生」方式,超越了肉體的瞬間存在,得以長存。
——蒲蒲
展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