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人:孫志中
展覽總監:張春艷
展覽時間:2014.12.14-2015.01.01
展覽開幕式:2014.12.14 15:00
展覽地點:北京市西城區南新華街25號正觀美術館
主辦單位:正觀美術館
承辦單位:北京韶頌文化藝術有限公司
文/孫志中
夜觀小同畫作,想起石濤,借他“陶泳”二字作為杜小同畫展的主題,表達他們以心寫畫、以畫樂心的共同情懷。
石濤以“我之為我,自有我在”的豪邁氣概提出一種主觀表現主義的藝術態度 :“君子唯借古以開今也。......夫畫,天下變通之大法也,山川形勢之精英也,古今造物之陶冶也,陰陽氣度之流行也,借筆墨以寫天地萬物而陶泳乎我也?!?可見“陶泳”意即“唯心”與“樂心”,是一種典型的文人精神,已然燭明人心。同時,我們今天看石濤的繪畫無疑是傳統經典,但在當時定屬獨出新意,故曾有“余畫當代未必十分足重,而余自重之”的自嘆。雖有此困頓,石濤的超絕意氣從來是昂揚的,一句“古人未立法之先,不知古人法何法?!”的天問,睥睨古今,高目天下,用來印證今天的畫壇局面,也足可消弭傳統與創新的糾結之辯。可以想見,就繼承與創新的“心性”與“畫性”而言,如果説石濤面對單一傳統維度下朝代更疊而道統不變的“當代”環境,只能“君子唯借古以開今”,而晚于石濤三百三十年的杜小同面對斷續著的中國傳統和西方現代主義思潮這兩個方向的力量,構建堅守、借鑒從而出新的“三角”結構,正是殊途同歸。
小同的藝術之路便這樣展開。他以自由的心靈、敏銳的感覺、專注的態度和堅定的步伐行進在這條道路上,越走越遠。我們看到,小同的繪畫語言已經形成鮮明的獨特性,並日臻完整,達到這種狀態,是藝術之神給予一個探索中的青年畫家最高的褒獎。小同的語言體系根植于中國傳統流變的活水之中,並廣泛吸收了西方現代藝術的營養元素,積三十年努力漸長漸成。這既得益於中央美院寬博的教育熏染,也與個人的藝術體悟密切相關,而心性和氣質或許是最根本的成因。一方面,從宋元文人筆墨精神到長安畫派的表現力量,從徐蔣的現實主義到李可染、盧沉創立的造型體系, 中國畫的滋養豐富而深厚 ;另一方面,從印象派、野獸派到立體主義,從幾何抽象到抽象表現,從繪畫到雕塑,從觀念到方法,他在西方藝苑中擷英集萃 ;中西之間的深入對話不斷昇華著他的感受力,激發著他的智性靈光。小同的中西融合之路呈現兩種良性的狀態 :一是消化吸收不露痕跡 ;二是中為體,西為用,從語言層面到表現層面融合生長。小同的繪畫態度是自由主義的,藝術感覺是空明智性的,他以具象訓練為基礎,以抽象意味為借鑒,左擁右抱,立意中庸,豐富了中國式意象表現的言説能力。我們看到,山水畫的筆墨、花鳥畫的空間、非具象的造型以及抽象形式的意味等審美元素,在他的作品裏渾化一體,生成的他的自家面貌。我們似乎看到這樣一種可能性 :在第一代 50、60 精英對現代水墨的突破性建構之上,杜小同以更加自由的前向姿態,邁出了“向傳統立足更深,向西方伸手更遠”的新步伐,他的中西橋接更像一種“化合”反應,正在拓展著傳統進化的更大空間,尋找著“傳統當代化”的更多答案, 確立著中國畫的某種“新常態”。作為 70 後新水墨一代的中堅分子和現代水墨陣列的前凸部分,小同已經給了我們一些回望與前瞻的慰藉,我最欣喜于他的謙和與寧靜,我相信天賦和盡心率性的專誠是個人成長的根本性力量,惟其如此,他的未來之路更為大家所期待。
藝術性從來有高下之分,在 85’思潮三十年後的今天,對多樣性的中國畫做這樣的追問,既困難又有趣。千年傳統如黃河之水天上來,匯入中西融合的潮流,知向誰邊?繪畫性和表現性從來是繪畫的本體,但會不會是藝術性的全部? 在這樣的綜合思考之下,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能以例證的方式提出一些明確的結論 :筆墨豪邁又意緒婉約,樸厚蒼茫而空靈寧靜,才是更大的氣象 ;超越語言建構與表現效果的著意性,超越傳統與西方的對立性,才是更高的境界 ;大道無形,發于無意,簡以馭繁,平以勝奇,才是更高的格局。我終於知道小同為什麼獨愛表現大海,因為在這深海和彼岸之間,正可孤獨而自由地“陶泳”。
部分作品一覽
《海灘2》123x193cm 2012年
《薄暮》38.5x59cm 2014年
《彩雲間》120x200cm 2011年
《涼》34.5x110cm 2014年
《初秋》67x99.5cm 2014年
《垂直》97x53cm 2014年
杜小同,1972年生於陜西富平。
1995年畢業于西安美院附中;
1999年畢業于中央美院國畫係水墨人物畫室,獲學士學位;
2007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師從唐勇力教授。
2009年畢業並獲藝術碩士學位。現居煙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