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主持:陳曉峰
策 展 人:梁克剛
開幕時間:2014年11月1日 下午2點
展覽時間:2014年11月1日-11月8日
展覽地點:元典美術館 地下實驗場
南京靈魂小組藝術家:黃藥、三毛、劉少雋、郭海平、孫大量
北京藝術家:李子灃、張磊、劉騏鳴、韓冰、清水惠美
特邀藝術家:漢斯·麥斯(Hans Mes,荷蘭)
一個展覽將無意有意觸摸中國人精神的“痛點”,同時揭開了南京靈魂小組藝術群體長達30年在藝術道路上的堅持與守望。南京靈魂小組持續的藝術活動與表達更能給當下的藝術界帶來某種啟發和反思。11月1日下午2點,由策展人梁克剛策劃,陳曉峰擔任學術主持的“靈魂之軀——南京靈魂小組藝術家尋魂之旅北京站”展覽將在北京元典美術館開幕。
本次展覽,也將再次點燃南京靈魂小組在藝術實踐上觸及社會精神問題的“痛點”。參展藝術家有南京靈魂小組成員黃藥,郭海平、三毛、劉紹雋、孫大量,同時針對北京站的特點,又特別邀請了北京藝術家知名項目組DAT(今天你藝術了嗎)(李子灃、張磊、以及知名藝術家韓冰、劉騏鳴、清水惠美以及荷蘭雕塑家漢斯?邁斯(Hans Mes)一道互動,詮釋“靈魂之軀”主題。
由著名藝術家黃藥發起的南京靈魂小組正式成立於2014年,但是這個小組成員的藝術活動軌跡從85新潮就已經開始展開了。近些年這個小組的成員黃藥,郭海平、三毛、劉紹雋、孫大量等一直堅持藝術之於內心的精神向度,而不是流離于各種光鮮的展覽,在藝術層面的個體實踐活動過程中展示了南京靈魂小組內在的特點和線索——用藝術來探討自我救贖之精神通道,把藝術所能提出問題的空間指向了精神層面的探討,並觸及了人類精神生存的狀況,乃至困境,提出藝術範疇的問題設置與情境追問,即回歸中國人對“靈魂”問題的探討,揭開社會的“遮羞布”。
有評論認為,南京靈魂小組所要觸及的深層次問題是,靈魂主題一直被中國式的意識形態所遮蔽,很少人把這個問題當作一個嚴肅性的話題來進行明確而又持續的討論。當下藝術家介入靈魂主題的關注與創作,實際上是直接在觀念上對中國當代藝術價值潰敗的系統進行新的引導。同樣亦可以回答藝術還可以直指人心的力量。從某種程度上看,“靈魂之軀——藝術家的尋魂之旅”展覽,既是對現有藝術遊戲規則和制度的一次極為有效的顛覆,又是當代藝術所承載的時代內容與價值生成需求。
南京靈魂藝術小組的誕生,至少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08年到2010年,黃藥在南京博物館策劃大型展覽《失重》開始,開始觸及當下社會精神失重的話題指向。2009年798雙年展期間,黃藥、郭海平、羅隸實施的《流動藥房》,這是一個跨越多個省份的藝術調查行為,沿途向民間徵集了數百份抗憂鬱的方案,用藝術的方式繼續聚焦當下社會心理和精神上的問題。第二個階段是2011年到2013年,2011《激素》展覽之後,著名策展人胡赳赳提出“療傷係”藝術家群體:他們將藝術與生活同構化,著重表達的卻是一種“藝術的無力感”——這種與所謂“藝術的力量”背道而馳的主旨恰恰是“療傷係藝術家”最為深邃的精神燭照。隨後的《清明》展覽,則把這個藝術家群體的精神化和生活化藝術理念的傾向深深地定格在公眾視野中。第三個階段是,2013年開始,黃藥、郭海平等又把這個群體的藝術觀念推向更為社會化的層面,以2014年5月中德國策展人Nora Gantert、陳曉峰共同策劃的“靈魂之軀——藝術家的尋魂之旅”南京站在藥藝術館舉辦為標誌,展覽現場隨機展覽的與觀眾互動調查“什麼是靈魂”,隨後公佈在新華網、搜狐、網易、新浪等媒體,為南京靈魂藝術小組的誕生寫下了見證的一幕。
對於日益産品化的中國當代藝術,“靈魂之軀——藝術家的尋魂之旅”展覽,針對性的指明瞭一條精神的救贖之路。正是這群以心靈為訴求的藝術群體幾乎犧牲個人利益的抵抗和堅守,完成了一次來自藝術系統內的自我革命和生態鏈的重塑與造血。
黃藥的作品《顛倒》,旨在揭示,當今社會有太多是非混淆,錯亂……,顛倒過來看世界,去重新審視,發現真實的存在。
郭海平通過作品《回歸自然》,來表達他對現代文明的反思和對回歸自然的心願。螺旋紋是自然運動的一種形態,在史前文明時期,不同民族都曾視這一圖形為他們崇拜的圖騰。
劉紹雋的作品《喚醒》,折射了技術和物欲社會充斥著各種虛擬娛樂及感官誘惑,消解人們的精神欲求,人們在低級官能享樂中靈魂早已流離失散,只剩些夜行者還懷揣著理想夜奔……
孫大量作品《唸經》,闡述他在島上看到各種鬼、有姦屍鬼、念欲鬼、神經不正常鬼,僵屍鬼,鬼新娘——等等,唸經為了和他們對話,講人話,鬼聽不懂……
漢斯?邁斯(Hans Mes)作品《洗滌靈魂》,反映的是,人類尋找解脫靈魂的心路歷程,在人類的上帝或者信仰面前,有人試圖通過認罪解脫靈魂,或者逃避嚴厲裁判。有些人甚至希望成為殉道者,以為他們相信這樣便可以上天堂。
李子灃的作品《生命的寬度》,巧妙的借助“人生日曆”每天的提示自己存在,提示了生命有限性與個人選擇方向的問題,是對生命進行日常哲學意味層面的再思考,討論的是人生命如何更加有意義的常規性話題回歸與關注。
張磊的作品《慢慢的死去》,緣起于他自身的一次感冒經歷:整個人被一種沉重的氣場壓住,特別讓人窒息,像被無邊際的黑暗包裹,像惡魔吸食靈魂一樣,肉體和意識一點點被吞噬,陷入其中,忘記反抗——展示了靈魂體驗的一個具體個案。
劉騏鳴的作品《觸摸》(網路互動行為),闡釋的是你看到的未必是假像,如何拼接資訊碎片,已經成為檢驗一顆大腦在網路時代中的毀壞程度的標準……或許只有當我們保持熟睡的姿勢時,外面的世界才顯得尤為真實!
韓冰的作品《無界1號》,揭開了生命歸根結底是自由元氣。生命局限于性別是狹隘的發端,諸多高低貴賤等級的人為設置是無恥的……貪私衝奪身心,驕縱行屍走肉的不安世界。
清水惠美的作品“阡陌”和哭喪人,前者通過製作的多面體白錢紙,來表達靈魂的存在,傳遞了靈魂回到宇宙(或集體潛意識)的意思。後者是藝術家通過重新配合嬰兒的聲音和老太太的哭喪人的動作。觀眾能看到剛出生的人和快要過去的人,這兩個人的靈魂反差。一個人是剛出來到的靈魂,另一個人是已經體驗了人生,快要回去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