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覺的瞬息:馬克?呂布攝影回顧展
展覽時間:2010年4月23日-6月6日
開幕時間:2010年4月23日下午4:00
展覽地點: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2B展廳
主辦: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 上海美術館
馬克?呂布:文化與人道的關懷
馬克?呂布 (Marc Riboud) 這個名字對於中國人來説,並不陌生,尤其是在中國的攝影界裏,可以説,大家一談起他就有一種油然而生的敬意!這種不陌生感和敬意,來自於他的經典作品的深入人心,如《埃菲爾鐵塔上的油漆工》,或《槍炮和鮮花》等,而同時更來自於他對中國這片土地及土地上的人的關注和情感,以及他作為有人文責任的藝術家的個人魅力。
記得在2003年廣東美術館舉辦的“首屆廣州國際攝影雙年展”上,馬克?呂布的作品參加了展出,其中《埃菲爾鐵塔上的油漆工》(1953),給人們留下尤深的印象和感受。高高的埃菲爾鐵塔俯視著巴黎城,一名油漆工正為鐵塔涂漆,似乎一邊還吹著口哨,其動作和姿勢如歌劇演員般詩意而優(yōu)雅,濃縮了法蘭西民族浪漫、樂觀、優(yōu)雅的個性。而另一件經典作品《槍炮與鮮花》(1967),記錄了華盛頓反戰(zhàn)大遊行中,17歲女孩簡?羅斯(Jan Rose Kasmir)用鮮花對抗槍炮的歷史性時刻。這些作品之所以“經典”,應該説,馬克?呂布不僅僅用他優(yōu)雅而堅定的鏡頭捕捉定格了他前輩師長布列松(Cartier-Bresson)所説的“決定性的瞬間”,而且,在這“瞬間”的背後,深入而揭示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區(qū)域、一種人群等的文化內涵,以及人類生命的本質關懷。正如,在《槍炮與鮮花》中,我們?yōu)槿祟惿鐣拿裰骶瘛⒂赂胰诵院蜕鋹鄱袆樱●R克?呂布的作品並不總是些驚天動地的畫面,在他到世界各國遊走期間,他敏感地拍攝當?shù)厝嗣竦纳钭兓貏e是通過一些細微的生活細節(jié)反映出一些重大和深遠意義的內容。馬克與中國的不解之緣始於20世紀五十年代。1957年踏上中國的土地,次年發(fā)表他對中國的第一張圖片。之後,他多次到“文化底蘊太深”的中國旅行,相機更多地瞄準普通人,記錄著這裡的平凡事,並切入于這裡悄然發(fā)生的重大歷史變化,同時也在他的鏡頭中顯現(xiàn)著一種文化思考和審視的角度和眼光。著名影像研究專家楊小彥曾寫道:“從1950年代到1970年代,中國社會狂熱的政治現(xiàn)實與異於西方社會的典型的貧窮相貌,同時成了攝影家關注的對象。馬克?呂布的精彩之筆正在此,他隨時隨地都把這兩者拍進他的畫面:反美的遊行隊伍和原始的生産方式並存,毛澤東塑像下是林立的煙囪,而農民的面容則映襯著勞碌的廠長。但是,有趣的是,進入1980年代以來,馬克?呂布的鏡頭卻出現(xiàn)了重大變化,他開始關心西方化給這個社會所帶來的視覺變化,而其中最重要的見證就是各式廣告以及廣告上稀奇古怪的文字。在馬克?呂布的眼中,如果説中國人過去生活在虛假的政治狂熱之中,那麼,今天的中國人則生活在經濟狂熱之中。”“在他長達半個多世紀對中國的追蹤拍照中,卻隱藏著影像之外的一個意圖:即把個人的觀看適時地轉化為一種文化對另一種文化的審視。”當然,馬克?呂布審視的眼光和呈現(xiàn)的畫面總是友善而溫和的,似乎更是以一個西方人的視角關懷和賞識著這個東方大國歷史與現(xiàn)實的和諧之美,體現(xiàn)出藝術家對中國的這片土地、這裡的山山水水和中國人民的一份感情。
而馬克?呂布對中國這片土地和這裡的攝影界文化界留下深刻影響的是,在20世紀八十年代末,中國的攝影界正處於力圖掙脫官方正統(tǒng)的新聞宣傳攝影和民間唯美而日趨商業(yè)化的沙龍攝影,中國的藝術界文化界也正探討著關注社會的底層及人性的問題,在這樣的時候,馬克?呂布的攝影被大量地介紹進中國,他紀實的攝影手法和理念,以及“紀實攝影”所突出指向的人道關懷精神,為中國的攝影界帶來了新的社會視角,新的攝影語言,新的精神維度,一種被稱之為“紀實攝影”的攝影類型一時期在中國佔據(jù)主要位置,産生了恒久而巨大的影響。因此,攝影界總是將中國的紀實攝影産生、發(fā)展及影響與馬克呂布聯(lián)繫在一起。
這次,“馬克?呂布攝影回顧展”在中國北京中央美院美術館和上海美術館展出,我們不僅能夠再次為他的代表性經典性作品而感動,而且還可以與他那份對待中國社會和風景的眼光和心靈靜靜交流。
衷心感謝馬克?呂布先生,尤其是他對中央美院美術館攝影收藏工作的慷慨支援!感謝尚陸先生和為這次展覽的成功舉辦給予支援的個人和機構!
王璜生(中央美院美術館館長)
2010/1/25于北京中央美術學院
藝術家生平簡介
馬克?呂布 (Marc Riboud) 1923年出生於法國里昂,14歲就從父親那裏得到一部簡單的柯達相機。二戰(zhàn)期間(1943-45年 ),作為一名工程師,馬克?呂布參加了法國的抵抗運動。在工廠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他決定當個業(yè)餘攝影師。1951年他遇到布列松,布列松非常欣賞他,但是卻不希望他離開工作的工廠。1953年他加入了布列松等人創(chuàng)辦的瑪格南圖片社(Magnum Photo),兩年後成為正式成員。1957年他訪問中國4個月,1965年和1971年兩次再度訪華。當越南戰(zhàn)爭爆發(fā) 後,他是唯一獲得準許進入越南拍攝的攝影師,從越南和美國兩個方向記錄戰(zhàn)爭的殘暴。這段時間他在亞非東歐的許多國家旅行攝影。
1976年,他當選為瑪格南圖片社主席,而在三年後他便辭去了職位。自20世紀80年代後,他循著自己的節(jié)奏,四處遊歷。馬克?呂布發(fā)表了很多攝影作品集,其中最著名的有:羅貝爾?拉封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的三面紅旗》、德諾埃出版社出版的《日刊》、阿爾多/雙日出版社出版的《天都黃山》、法國國家印刷局/泰晤士與赫德遜出版社出版的《吳哥,佛教中的寧靜》、納唐/哈利?N?阿布拉姆斯出版社出版的《馬克?呂布在中國》……
2004年,巴黎歐洲攝影博物館舉辦了他的個人回顧展,參觀人數(shù)多達十萬。眾多歐洲、美國、中國和日本的博物館定期展覽他的作品。他獲得過許多獎項,其中包括兩次海外新聞俱樂部獎、終身成就獎、路茜攝影獎和國際攝影中心無限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