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旦與他(她)們的粉絲們》——陳九個展
開幕酒會:2009年9月29日(星期二)下午3時
展覽時間:2009年9月29日——2009年10月16日
開幕地點:太陽虹畫廊(莫幹山路50號上海創意産業集聚區O號樓3F)
主辦單位:太陽虹畫廊
乾坤旦與他她們的粉絲們——“陳九?做戲”系列個展,將於2009年9月29日在M50藝術園區的太陽虹畫廊開幕,展期至2009年10月16日止。繼2007年陳九“做戲”個展改變畫風,將關注點從舞臺切換到戲迷和角色之間的互動情景,引發中國戲曲水墨藝術界的廣泛關注之後,金秋十月,藝術家陳九又將近期創作的《乾旦》和《坤旦》兩組系列30余幅水墨畫,分置於《看戲》系列兩側:中國戲曲講究的是寫意,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旦角常由男性來演,則更為傳神;乾旦創造的就是這樣用男人的身體通過戲曲這種平臺來詮釋女性,恰如陳九筆下的乾旦,縱然年華老去,上得臺來,依舊顛倒眾生。在陳九眼中,演戲的要以假亂真,真假莫辨;看戲的要如癡如醉,樂此不疲;演戲的,既是自己又是他人,既是現代人又是古代人;看戲的,既置身事外,又置身劇中,既是靜坐一旁的冷眼批判者,又是圍座劇中熱眼參予者,真可謂顛倒乾坤戲粉絲,似又不似,最宜入畫。
最早把戲曲人物轉化作藝術表現的是林風眠(1900-1991)與關良(1900-1986)二位畫家。他們看到了戲曲人物,既現代真實又古典虛幻的雙重性,以精湛的筆墨,順利的將之轉化為當代感情思想的象徵。現代畫家畫戲曲人物,可享受把各種戲劇人物誇張變形的自由,可享受任意安排戲劇性高潮的自由,更可以享受大膽影射現實社會各種問題的自由,致使戲曲人物成了曲折反映現實的最佳載體。
林、關二位大師,開戲曲人物畫的風氣之先,從之者眾,影響極大。在眾多的戲曲人物畫家中,陳九是較為突出的一位。他不但以獨特的手法,精準的線條,描繪臺上的人物心理活動,同時也以創新的技巧,平面透明的清淡墨塊,捕捉臺下的觀眾集體的癡狂。畫家以表現觀眾的反應,重新詮釋臺上臺下的關係,直指戲劇的本質,同時也反映了當代社會中,觀看者與被觀看者互動或互相綁架的現象,發人深省,在戲曲人物畫中,當是首創,為此一畫種的深度與廣度,開發出一片新的處女地。
Dramatic Ink Play by Chen Chiu
顛倒乾坤戲粉絲——讀陳九畫戲
羅青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此乃老生常談,了無新意。然而冗長人世,重點隱晦,起伏興衰,不易把握;不如起承轉合,高潮疊起,戲曲一臺,容易領會。漫漫長夜,有了戲曲相伴,頓覺人生苦短;勞碌日月,有了唱詞點撥,忽覺暗處有光。
人生不必真的有如戲劇,戲劇必須深刻反映人生。戲曲的要件有二,缺一不可:一是演戲的要以假亂真,真假莫辨;二是看戲的要如癡如醉,樂此不疲;二者相輔相成,互為鏡鑒,相互啟發,互相鼓勵。因此,戲劇之存在,實有其「既結構又解構,既真實又虛幻」的雙重特質。因為演戲的,既是自己又是他人,既是現代人又是古代人;看戲的,既置身事外,又置身劇中,既是靜坐一旁的冷眼批判者,又是圍座劇中熱眼參予者。因此戲劇的時空,似一元又二元,模棱兩可,似又不似,最宜入畫。
清末民初,京劇大盛,繪畫戲曲人物及臉譜的活動,亦應運而生。據梅蘭芳紀念館所編《梅蘭芳藏戲曲史料圖畫集》所收錄的數據顯示,民初《國劇學會》"陳列館" 中所展出的作品可分為下列幾大類,一是戲曲人物畫,另一是戲曲凈角臉譜。 戲曲人物畫中包括名伶肖像畫,及演戲寫意畫, 其中以清代民間畫師沈蓉圃所畫的群英會及其他戲劇寫真,最為有名。此外還有一種是,描畫各齣戲中的主要人物的紀錄,例如當年梅蘭芳曾委託齊如山請專人描畫,生動的刻畫了許多重要的戲曲人物。至於戲曲凈角臉譜,則以齊如山所藏明代臉譜為最早。齊如山成立《國劇學會》後,請畫家描繪的各種戲曲臉譜,資料豐富,珍貴異常;尤其當時名伶自我的創作臉譜,嘎嘎獨造,最有參考價值。
不過上述種種戲畫,多半是從文獻紀錄的角度出發,與純藝術的表現無涉。最早把戲曲人物轉化作藝術表現的是林風眠(1900-1991)與關良(1900-1986)二位畫家。他們看到了戲曲人物,既現代真實又古典虛幻的雙重性,以精湛的筆墨,順利的將之轉化為當代感情思想的象徵。現代畫家畫戲曲人物,可享受把各種戲劇人物誇張變形的自由,可享受任意安排戲劇性高潮的自由,更可以享受大膽影射現實社會各種問題的自由,致使戲曲人物成了曲折反映現實的最佳載體。
林、關二位大師,開戲曲人物畫的風氣之先,從之者眾,影響極大。林氏的戲曲畫,以剛陽爽利的線條,大膽明麗的色彩,立體派式的結構著稱;關氏的戲曲畫,則以古拙溫厚的線條,含蓄豐潤的墨色,漫畫式的感性結構有名。二家的戲曲畫,都能曲折而藝術的反映現實,批判現實,充分的發揮了戲曲藝術的雙重特質,沒有落入 “樣式主義” (mannerism)的窠臼,也沒有淪為形式化的淺薄插圖。此後的戲曲人物畫家,多半在林、關二人之後,繼續拓展,努力尋找個人的詮釋角度與自家獨特的風貌,參予者十分眾多,蔚為一大流派。
在眾多的戲曲人物畫家中,陳九是較為突出的一位。他不但以獨特的手法,精準的線條,描繪臺上的人物心理活動,同時也以創新的技巧,平面透明的清淡墨塊,捕捉臺下的觀眾集體的癡狂。畫家以表現觀眾的反應,重新詮釋臺上臺下的關係,直指戲劇的本質,同時也反映了當代社會中,觀看者與被觀看者互動或互相綁架的現象,發人深省。此一新猷,在戲曲人物畫中,當是首創,值得大家深入探討發展。
戲曲演員,在臺上表現的主旨,是通過殊相,來探討人類普遍的共相,是通過個別型去塑造一代典型。故其表演藝術,常以最高的真實為歸依,而不斤斤計較于皮相的男女老少之扮演。戲曲藝術中,明顯反映此一主旨的就是 “反串”的盛行,劇中旦角,常由男性來演,而更為傳神;劇中小生,則常由女性主演,而神采倍增。這是戲曲對性別的 “解構”,企圖展現男演員個性中的女性化的特質,也刻意突顯女演員個性中的男性化特色,二者相互調換結構,反而更能看出乾坤異質結構中之同構型。此一後現代式的看法,也反映在晚期資本主義與共産主義或社會主義的對照中。讓我們認清,在兩種不相容的結構體之間,實際上是充滿了異質同構或同質異構的可能性。
近年來,陳九的戲曲人物藝術探索,正朝向異質同構或同質異構方面探索,為此一畫種的深度與廣度,開發出一片新的處女地,等待更多的藝術家來,共同發展耕耘,努力變化創新,真是可喜可賀,可期可待。且讓我們拭目以觀,翹首以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