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名稱:“物性”與美學—中國當代材料藝術邀請展·第一回
學術支援:張元
策展人:武湛
策展助理:魏華
參展藝術家:王大為 古振宇 劉津余 朱銳龍 宋潔 李靜 張鑫 楊光偉 陳靖 段國鋒 原春鳴 高鵬 瞿倩梅
開幕酒會:2009年8月1日,15:00
展覽日期:2009. 8.1 – 8.6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早十點至晚七點,週一休息。
展覽地點:夸克藝術空間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號798藝術區內
電話:+86)10-6436 0837
傳真:+86)10-6436 0837
網址:www.quacart.com
電子郵件:quacart@yahoo.com.cn
展覽前言:
2009年8月1日,“‘物性’與美學——中國當代材料藝術邀請展?第一回”將在798夸克藝術空間隆重開幕。本次展覽得到了中央美術學院張元教授的熱心指導和798夸克藝術空間的大力支援,此次展覽將展出來自全國各地的13位藝術家的最新力作,屆時藝術家們將在現場與觀眾互動交流,並通過作品和討論在“物性”與“美學”的基點上,探討材料藝術在架上繪畫領域中的學術意義和美學價值。
物性——材料與作品意義的生成
武湛
作品之為作品,離不開構成其靈魂的“意義”,“意義”的生成離不開構成作品本身的“表現方式”,而“表現方式”的基本構件便是“材料”。
一般的説,材料表達觀念,而觀念促使作品意義的生成。於是在材料與意義之間,觀念構成了一個基本連接,這是現代藝術的常識。從這個意義上説,“材料”與“意義”之間具有內在的邏輯相關性。但是,由於“材料”屬於表現方式中的物質層面,而意義屬於表現方式背後的精神層面,故而,材料通常並不等同於意義,而只是生成意義的必要條件。
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任何一件藝術作品,其意義的生成都在不同的層面和程度上依賴於特定材料自身的物理或化學屬性,比如水墨藝術中的水和墨,油畫藝術中的油和彩等。通常情況下,材料很難直接構成意義,然而當“對材料自身某種特性的挖掘”被極端強化時,“該材料”與“該特性”的對應便具有了唯一性,亦即“該特性”必須而且只有依託于“該材料”(而非其他材料)才能夠得以發揮。這時,在理論意義上,我們將“該材料”視為獨特的“物”,而將“該特性”視為“該材料”的獨特的“物性”。
當在作品的創作中刻意而集中地強調某種材料本身的獨有物質屬性時,就創作而言,材料除了具有“工具價值”以外也同時産生了“意義價值”。換言之,此種作品的意義生成總是直接依賴於對該“物”(該材料)以及該“物性”(該特性)的發現和利用。而當我們從“物性”的角度來理解材料時,材料本身既是媒介也是觀念,並最終直接促使作品意義的生成。因此,在發掘和利用“物性”的意義上,材料本身便與作品意義的生成建立了直接而本質的邏輯關聯。這樣,材料作為“物”的獨特“物性”便得以在作品的“意義”層面彰顯。
本次展覽中展出的作品雖然具有各自不同的藝術面貌,但是總體上卻呈現出某種共通的特徵:即在架上平面作品的範疇內探索材料與作品的意義生成之間的多種可能。當然,這種探索直接借助了對材料“物性”的有意強調。
參展的13位藝術家大多有過多年的藝術創作經歷,分別在各自熟悉的表達方式和藝術風格上做出過不凡成績。但是,或許是出於對藝術探索的濃厚興趣,亦或是出於對材料特性的獨特敏感,當他們遭遇“物性”這一嚴肅的藝術課題時,強烈的創作衝動與冷靜的方法分析將他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思考向度和創作領域。無論是具象類作品還是抽象類作品,對“物性”的特殊強調都使作品的意義生成不再只是依賴於畫面的內容或圖式,材料本身以及材料特性也同樣在作品的意義生成中變得舉足輕重。
對任何新鮮事物的探索都無疑是相當艱難的,但同時也必將是令人異常興奮和驚喜的。雖然這些作品或許暫時還存在略顯青澀的部分,但是,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全新的創作道路上披荊斬棘的藝術家們,必將會在“物性”的獨特啟發下,為自身藝術疆界的進一步開拓做出有益而可貴的探索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