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中國國家博物館與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委員會合作協議簽約儀式暨新聞發佈會在國家博物館白玉廳舉行。雙方宣佈將共同啟動“文創中國”中國大區運營中心等項目,為“文創中國”線上平臺提供全方位線下保障體系,同時構建一個線下涵蓋設計、生産、運營、全球銷售的全生態文化創意、經濟與傳播平臺,形成國家級文化品牌,響應黨中央“讓文物活起來”、“講好中國故事”的號召,推動中國文化藝術“走出去”。藝術中國在現場採訪了上海自貿區國際文化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環中。
藝術中國:此次與國博簽約,標誌著“文創中國”中國大區運營中心落地上海自貿區,對於上海自貿區的發展有哪些意義?
胡環中:上海自貿區經過20多年的發展,包括它的前身外高橋保稅區和近三年自貿區的建設,從各個産業角度來説都取得了非常大的發展。我們依然覺得文化是自貿區非常需要的核心産業,是未來的支撐。從2011年開始,文化部與上海市政府有一個合作,在自貿區的前身——外高橋保稅區,建立了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在這個基地,目前已經集聚近400家各類文化貿易企業,分別從事文化的裝備、文化的進出口貿易等等這樣的産業。
作為國家文化貿易基地,它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上海自貿區的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作為藝術品交易中心,我們立足自貿區,尤其是海關特別監管區域的優勢,把海外優秀産品導入中國市場,同時更重要的是把中國優秀的文化藝術品、文化創意産品推向國際市場,來提供全程的推動和服務。這些服務包括通道服務,就是利用自貿區,尤其是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在貿易流程上的便利,推動這些文化産品更好的走出國門;公共服務,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作為一個汲取業內企業需求,我們向政府、職能部門進行反饋,同時提出解決産業瓶頸問題的方案,作為産業的推動者和公共服務者;同時下一步,我們更重要的是,在公共服務、通道服務的基礎上,在交易環節為文化藝術品、文創産品提供一個更好的支撐和保障。
在交易方面,上海自貿區目前主要是三大品類,一個是藝術品的實物交易,第二個是現貨託管的電子盤交易,第三是今天簽約的文化創意産品的交易。三大主要的交易方式將構成上海藝術區在文化藝術品方面的主要的交易類型,同時我們也是依託自貿區在金融方面的創新,那麼更好的把文化藝術品、文創産品的交易與金融創新的政策結合起來,讓金融的力量為文創産品的設計、研發、生産、銷售提供更大的助力。
藝術中國:在自由貿易區中做文化藝術産業,有哪些特點與優勢?
胡環中:首先是作為國家相關職能部門,自貿區在文化領域也被賦予了一定開放的政策。文化領域的開放也是自貿區六大開放領域之一,比如説我們所知道的現在對於外資遊戲,遊戲機的開放,作為自貿區之前就進了13年,我們這種外資的新力、微軟的一些遊戲機是無法通過正常渠道進入中國市場的。自貿區對於這個現在是徹底的開放,他的生産部分在自貿區,但是銷售部分可以面向全中國的市場。再比如説,在演藝方面,原來我們對外資演出,經紀公司是有股權比例上的限制的,進入自貿區之後,取消了股比的限制,這些外資的經紀公司可以以全資的身份狀態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像非常有名的美國百老彙運營機構倪德倫,很多這些機構都是得益於這個政策的開放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這個方面我們有開放優勢,同時有國際化的優勢,從自貿區本身的市場準入、制度規則設計來説,就是為了與國際接軌。我們作為這樣一個國際化的平臺,可以為文化産業,國內國際上的交流提供更好的通道和途徑。
藝術中國:上海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未來對文化創意發展有哪些規劃?
胡環中:首先是我們會作為一個産業的推動者,我們繼續推動相關政策的開放,希望更多的國際化的標桿性的龍頭企業能進入上海自貿區。第二方面,我們會繼續做好制度的設計,流程上的創新,每年我們都會推出一些貿易便利化的措施。我們的目標是,希望上海自貿區成為全國口岸當中貿易流程最便捷的通道,為這些國際化的拍賣行畫廊或者相關的藝術機構,進入中國市場提供一個最便捷最高效的通道服務,通過持續打造“大通道”、“大平臺”、“大金融”,打造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國際文化藝術産業發展、文化藝術貿易創新及金融保險綜合性服務平臺,為文化藝術行業繁榮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