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17日上午10點,由中國文化部、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美術館承辦的“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美術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主持開幕式併發言,藝術中國在第一時間就此次展覽採訪了范館長。
(藝術中國 蘭紅超 梅松松)
藝術中國:范館長您好,我們是藝術中國網站。請問在改革開放30週年之際舉辦這次展覽有沒有什麼重要意義?
范迪安:我想毫無疑問改革開放30週年的這樣一個紀念年頭和紀念日子都讓每一個中國人浮想萬千,同時又喚起許多熱情。因為中國在這30年裏面發生的巨大的變化,不僅受世人矚目,特別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感同身受,從中感到中國的變化,使中國的形象、中國的精神風貌得到了世界的關注。在美術上,改革開放30週年中國的美術也是一個十分十分重要的歷史進程。因為這30年來每一個階段、每一個10年,中國的美術都有一種思想解放、不斷探索的總體態勢。從1978年開始中國美術許多重要的作品,藝術家的許多創作就是扣緊這個時代的,也從改革開放所形成的這樣一種社會生活的豐富性,社會面貌的改觀上獲得了許多新的這種創造的靈感。所以在這樣的日子裏,由文化部和深圳市政府聯合舉辦這樣一個紀念改革開放30週年的大型展覽可以説就向社會提供了一份改革開放的視覺文獻,就是説這是可以看得見的中國變化的圖像,同時又可以看到美術在藝術觀念、藝術風格、藝術形式自身的變化。所以它是一個社會性的主題,又同時是一個藝術性的主題。
藝術中國:改革開放30年為中國的美術事業帶來了巨大的變化,請您談談具體都帶來了哪些變化呢?
范迪安:這些變化不是短時間能夠概括全的,我想有幾點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改革開放使藝術創作,包括美術創作回到了創作的規律上,回到了藝術發展規律上。以往的藝術創作,包括美術比較多的是服從一些口號性質的主題,而改革開放之後藝術家更多的是通過藝術家自己對現實的感受、對現實的體驗來進行創作的。所以我們説藝術首先回到了它最重要的尊重真實、尊重生活的感受這樣一個規律上來;第二,改革開放是中國美術和世界藝術廣泛交往交流的一個時期。當然其中有一段時間我們比較多的受到西方的影響,特別是西方現代主義的影響,但是這也為年輕一代的畫家打開了形勢探索的窗口。但是隨著大家對世界藝術更多的了解,中國藝術家就開始探索使中國的藝術有中國自己的現代面貌。應該説在這方面,在形式語言的探索上,特別是在一種有中國特點的藝術形式的探索上,改革開放毫無疑問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第三,改革開放老中青時代藝術家都從不同的側面、不同的角度來表達自己的藝術感受,也就是説整個藝術是多樣化的,是一個多樣並存的現實的實際。這次中國美術館從自己的館藏作品中選了230多件藏品,你可以看到從1978年到今年的創作,顯然既有一些共性,比如説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熱情,一種感受生活的多樣化的豐富面貌,同時也盡可能地反映了藝術家自己的個性。所以在藝術的社會性和藝術的個性結合上,我覺得這個展覽可以説是提供了大量的資訊。當然我們也要説這個展覽是由文化部和深圳市一起來舉辦的,所以深圳一些藝術家專門拿出了一個多媒體、高科技的“春天的故事”這樣一個展區,很能夠體現深圳藝術家在媒體、語言上有更多的探索,也反映了深圳三十而立的年輕城市和深圳人的精神狀態。
藝術中國:請您為藝術中國的廣大網友們介紹一下“春天的故事”這個特殊展區。
范迪安:這個展區大概有五組作品:第一組作品是一本大書,一本電子書。這本電子書是感應式的,通過感應翻閱的,它提供了一個很新鮮的參與方式,讓深圳以往的歷史到今天的發展都在這本書裏面起來了,所以説可以説是一本可以反覆閱覽,而且讀了很有興味的一本電子大書;第二組作品是深圳改革開放30週年的社會發展的一個時間表。但它是一個電子時間,當你觸摸到時間的數字,某個年份的時候,這一年中國的大事和深圳的大事都在裏面,可以説是一個深圳發展的備忘錄;第三組是一組很感人的作品,選擇了30個深圳人在講述自己的故事,這30個深圳人有老中青幾代人,有不同的職業,他們都是在深圳30年中有自己的人生道路,既有和深圳的經歷,也有自己精彩的故事。所以30臺電視機在這裡播放30個故事,而且觀眾可以參加去聽,電視機有的都是那個時代的電視機來播那個時代年齡段的人,這個很有意思;還有一組作品是很大型的,可以説是把深圳的街舞跳到了中國美術館,它也是用一種立體投影的方式營造了一個現場;最後一組作品是用十五個電視螢幕連在一起,可以説是鳥瞰式地來反映深圳這個城市的速度,社會景象的熱烈,以及視覺的宏觀。這都可以説用了一些電子媒體、新媒體,綜合手段來反映城市,這種一種媒體的語言和深圳這個城市給我們一般的印像是非常吻合的。
藝術中國:感謝您接受藝術中國採訪,謝謝。
范迪安:好,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