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明星、電影,第11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今年首次為評委會主席設壇,這下可愁壞了今年的主席王家衛,為了“應付公事”,他不得不從北京搬來了當代著名畫家陳丹青來救場。畫家看似和電影不搭界,不過兩個上海出生的視覺大師在電影節上這次不經意的碰撞,卻擦出了意想不到的思想火花,看得出陳丹青和王家衛都是熱愛上海和電影的人,陳丹青説王家衛是個“流氓”,都市主題的電影特別需要這樣的流氓,但上海沒有。
王家衛是個電影“流氓”
陳丹青的身份原本是藝術家,但一年前的辭職風波讓他在藝術圈外贏得了廣泛的尊敬,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這是一個敢做敢為的性情中人。這次受王主席之托回上海老家與之對話,這位畫家果然是有啥説啥,語不驚人死不休,一張嘴就説王家衛是個流氓。“當年他在國外的電影節上領獎,戴副墨鏡,我一看這就是個流氓。”此言一齣,全場譁然,不過王家衛倒是微微一笑,受之坦然。因為陳丹青是這樣解釋的,“只有香港這種地方才能出現王家衛,但王家衛卻並不代表香港電影。”
讓陳丹青佩服的當然不只是王家衛一向特立獨行的外表,他對其都市題材的電影比如《重慶森林》、《春光乍泄》更是如數家珍,“《春光乍泄》算是一部同性戀題材吧,電影一開始就在床上了。當然你們很坦然,香港都市題材的電影現在已經非常成熟了,這一點我們沒法比。”當王家衛解釋《重慶森林》只是他在很短時間內的一個倉促創作時,陳丹青更是欽佩,“那時候我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你和你的電影就突然出現了,讓人吃驚。”
都市主題屬於上海電影
雖然言辭中不乏對王家衛引領的香港都市主題電影的羨慕,陳丹青同時也認為,上海電影其實特別鍾情這類題材,且有一段輝煌的歷史可以回憶。“中國電影的起源地就是在上海,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電影在上海一齣現就迅速成熟起來,那時候《馬路天使》等老電影符合市民主題並和上海這座城市接近,跟同期西方的新浪潮運動也在同一水準上。”陳丹青很痛心這類題材後來在國內消失了,他認為即使在早年張藝謀、陳凱歌這些中國第五代電影導演的身上,保留的美學底色都是“革命文藝”,“第五代導演都是才子,也有流氓氣,但他們一直沒有都市電影的概念。”
雖然對電影很失望,陳丹青後來也發現,在對都市題材的關懷和表現上,電視劇成了先行者,“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有部上海拍的電視劇叫《上海一家人》,它雖然是在模倣著做一件老旗袍,卻擺脫了主題先行的束縛。”到了後來,看到黃蜀芹的《孽債》,聽到《奪子戰爭》中的上海話,陳丹青都覺得可貴,在他眼裏,很多這樣的作品都是一不留神才奔向都市主題的,還沒有香港電影裏的那種自覺性,“因為香港電影肯定他們在馬路上看到的一切,肯定生活,所以他們的都市電影才做得那麼好,這個主題本來屬於上海,但早就已經沒有了。”
割捨不斷的上海情結
作為從上海走出去的藝術大師,旅美多年的陳丹青不時説出的一兩句家鄉話讓人覺得他心中實際上還是有一種割捨不斷的故土情結,雖然他對上海又愛又恨。“我還記得小時候在上海看《可憐天下父母心》,弄堂裏的阿婆都要帶上手絹的。”5歲離開上海的王家衛至今還保留著童年對上海老弄堂的記憶,他認為現在很多電影人來上海拍外灘的高樓大廈,拍上海的時尚與繁華,卻往往忽略了上海的“神”其實是在弄堂裏。
陳丹青對現在上海電影的評價則更犀利,“這個城市現在沒有放肆,沒有叫喊,沒有變態,它成了沒有白日夢的城市,雖然這裡孕育了中國的都市電影,但它拱手送給了香港,香港出了王家衛,但上海現在沒有這樣的流氓。”王家衛笑稱陳丹青對電影的看法太過“偏激”,陳丹青卻不以為然,他最後説“中國的都市文化産生於上海,現在的上海很瘋狂,電影應該更瘋狂。”
陳丹青經典語錄
今天下午,畫家陳丹青冷不丁的介入,成了本屆上海電影節開幕以來為數不多的亮點。“主席論壇”上,這位藝術家不僅言辭犀利,更有連珠妙語,引來臺下聽者陣陣掌聲的同時,也搶盡了電影節主席王家衛的風頭,讓王主席幾乎插不上話。這裡不妨節錄幾句以饗讀者。
“你們不要再拍我了,我要一直擺這個姿勢嗎?坐在這裡不能抽煙已經很痛苦了,這會讓我的智商瞬間下降很多。”
——臺下攝影記者瘋狂抓拍陳丹青講話時攤開雙手的瞬間,這讓他很不適應
“聽説王家衛要在上海接見我,本來很高興,來了才發現,我是被他綁架了。”
——從北京來上海參加“主席論壇”,聽説要備發言稿,陳丹青覺得很痛苦
“我後來發現全中國的墨鏡顏色都調錯了,都是茶色的。”
——陳丹青當年學王家衛,也買了一副墨鏡
“今天穿了一雙很短的襪子,不能和他一樣把腿蹺起來了”
——看到王家衛蹺著二郎腿,陳丹青很羨慕,但腿在桌底下只能直直地伸著
“我再看看稿子上還寫了什麼……沒了。”
——陳丹青確實準備了發言稿,但他基本上沒看,想起來的時候,論壇結束的時間差不多已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