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文物回流一直是近些年藝術市場的熱點話題之一,無論是媒體,還是藏家甚至是博物館都在熱議,這也意味著海外文物回流蘊藏巨大的市場。但前幾年持續的海淘購也讓這一塊市場積累下了許多問題。面對這一塊不知還剩多少的“肉骨頭”,它的未來前景該何去何從?
丨“皿方罍”事件看海外文物回流熱情丨
在近些年的海外文物回流中,國寶“皿方罍”的回歸絕對是最搶眼的案例之一。因為它的“身世”十分坎坷,幾經波折。“皿方罍”自出土後不久就身首分離。
皿方罍于1922年在湖南桃源出土,其發現者起初並不知道這是一件寶物。然而,挖出一個有著精美紋飾的大銅罐,畢竟不是件平常事,鄉親們將這件事越傳越遠。後來,一個湖北籍的石姓古玩商人得知了此事。他來到器主的家中,想要收購方罍。經過一番論價,雙方講定以四百銀元成交。見來人竟願出此高價,器主又心生疑竇,生怕賣低了價錢。故一邊巧言穩住石姓古玩商人;一邊密囑其子持器蓋到附近一所學校,找有學問的人問個底裏。哪知學校的校長見此器蓋非比尋常,知是寶物,當下願出八百銀元。器主之子大喜過望,狂奔而返,一路呼號。其聲被石姓古玩商人聽到,知不妙,遂不顧器蓋,丟下四百大洋,抱器身而去。
▲皿方罍
“皿方罍”從此身首異處。器身幾經輾轉,流落海外,曾為美利堅合眾國煤油大王洛克菲勒所收藏。器蓋則落到了當地湘軍的一位周姓團長手中。雙方都想買入對方手中的那一半,讓“皿方罍”合體,但是遲遲沒有達成一致的協議。解放後,“皿方罍”器蓋依法收歸國有。1952年由湖南省文管會移交給湖南省博物館。此後,“皿方罍”器蓋一直是湖南省博物館的藏品。
▲皿方罍蓋子
“皿方罍”的器身,曾在冷戰時期一度脫離了人們的視線。直到1992年,上海博物館原館長、著名青銅器專家馬承源先生才在出訪日本時,在一位友人家中偶然見到了久違的“皿方罍”器身。但是這位友人不知道蓋子這回事,馬先生告訴他,蓋子在中國湖南。日本友人聽後非常興奮,親自前往中國湖南,想通過捐建陳列館換取蓋子,但是沒有成功。而湖南也曾派人去談此事,但因法律問題同樣沒能成功。後來,日本友人因遭到生活重創,決定出手。得知這個資訊,上海博物館和保利藝術博物館聯手籌集了一筆鉅款,赴美參加競買。在拍賣中卻被一位法國藏家以924.6萬美元成功競得,創下當時亞洲藝術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最高拍賣記錄。
▲皿方罍器身
13年後,“皿方罍”再度出現在紐約佳士得亞洲藝術品拍賣會上。當時一封湖南省博物館致佳士得亞洲區總裁魏蔚女士的信函迅速引起大家關注,信中寫到:“敬啟者,承蒙您賜電告知,貴公司將於3月20日在紐約拍賣的中國商周時期青銅饕餮紋方罍,鋻於其與湖南之淵源,惠允先期與敝館商購,不勝感激!囿于本館為非營利受託遺産保管機構,所需購藏經費全賴各方資助,今雖多方努力,目前仍僅籌措到兩千萬美元。因此,祈貴方能同意以此價格(含貴公司傭金)成交。如允此議,則我方將在一週內先期付款三百萬美元,餘款在兩個月內付清。謹此奉復,期盼佳音。”面對湖南省博物館這樣的舉措,國內拍行和買家紛紛表示支援,呼籲華人個人藏家放棄購買。但由於消息的走漏,不少藏家也表示擔心2000萬美金能不能順利的買回來。大家都怕在競拍的途中被老外拍走,後來一致決定以洽購的方式購買。最終於紐約時間3月19日下午,正式向紐約佳士得提出聯合洽購皿方罍一事,以促成此青銅重器“身首合一,完罍歸湘”。至此,皿方罍終將在世紀分別之後,再度身首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