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陳總,您是一名成功的企業家,是什麼讓您扶持新星星藝術節這樣一個公益項目10年?背後有怎樣的故事?
陳俊:説來話長了,這一晃就10年過去了,我覺得今天還是挺感慨的。
中國當代藝術其實一直處在一個相當邊緣的地帶,很多年輕人嚮往著追求藝術,也在展示自己的才華,但是整個社會它因為沒有形成完整的生態體系,所以説導致他們還是蠻艱難的。對他們的評價,對他們的鼓勵,和對他們的扶持都出現了很多問題。
那麼10年前正好有一批藝術家,特別是一些當年參加過星星畫展的這批藝術家,在紀念星星美展的時候就講起説,1979年的時候中國當年怎麼不容易,説當代藝術怎麼不被重視。後來他們講到現在也沒被重視,30年後的2009年也還處在這樣一個狀態。
有人就説如果有一些企業能夠來支援,從公益的角度來支援,等到它未來逐步成熟以後,再用市場邏輯。在過渡過程中肯定要有一個支援,最起碼三五年,其實這一晃就支援了10年。
其實我一直有個信念,就是總有一天咱們的當代藝術會形成一個比較火熱的市場行為,用真正的市場化來支援。但在之前總要有一部分人走這麼一段路,説一直秉承一個什麼概念,我們也不是什麼大慈大悲,我們覺得提一個概念叫以小善而利天下。就作為一個商人,還是有這樣一個效率感,如果我投入和我辦的這件事,哪怕是個公益,投入和産出之間如果也成為一種心理回報的話,我覺得我要做的所謂的生意,也就是説我投入的其實並不太多。但是我得到了一個回報,那就是在這麼好的一個行業中,一批年輕人得到了幫助,我就覺得劃得來。所以我們一直秉承一個邏輯,叫做以小善而利天下,就是我需要付出的是力所能及並且我也能承受的,但是對很多方面都有好處和有一定規模的社會影響,我覺得就願意做。這是我的一個基本理念,所以説當年因為這個原因,覺得選擇這樣一個方向來做一些公益事業還是蠻有價值的,它既務實也有實效。這是我當時的一個想法。
藝術中國:在這10年來中間有沒有想到過放棄這件事情?對於這些評選出來的藝術家,您怎麼看?
陳俊: 原來我每年資助一些資金,然後當年曾瓊他們一批人,有情懷的一些策展人在弄,其實一開始也挺艱難的。因為這個東西你想我作為一個資助者,也許可以不圖回報,但是作為工作的那批人,他們要考慮怎麼發展,怎麼有未來。堅持了幾年,其實還是有不少人慢慢就離開的,但是總有這麼一兩個人是願意堅持的,我説只要你們有人願意堅持,我就堅持。你們如果放棄了,畢竟不是我在操作。所以後來呂澎他們加入以後,給我的信心其實是倍增,因為當年有很多學者講説陳俊你一年兩年都可以,中國藝術展搞了好多都是一兩年,你只要能堅持到10年這個事就成了。我當時就一個信念,我不管多艱難,我怎麼也得堅持到10年。最起碼到今天我就終於到了10年,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成就,當時我就想堅持了10年,這個事才算一種不忘初心。所以到了今天我其實覺得挺欣慰的,因為不管怎麼講,咱們堅持了10年,一直在扶持著這批藝術家。
藝術中國:這些藝術家您有沒有收藏他們的作品?
陳俊:我當然也有收藏,而且我們又成立了一個新星星美術館,在給他們提供大量的幫助。就是説除了本身每年搞搞評選資助,我覺得不夠,後來我們又做了藝術基金,又做了藝術博物館,然後我們下面還有很大的動作。因為你這些畫如果不能形成市場價值,不能形成交易,那麼對他們來説其實都是沒有辦法真正的把這市場繁榮起來。所以我們還在想去怎麼更高維度的幫助他們把這個事做得更加有價值。
藝術中國:10年間中國的藝術生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您是一個見證者,也是一個激勵者,這10年您覺得青年藝術家發生了什麼變化?
陳俊:我覺得他們還是逐步走向成熟。一開始可能更多的人是一種叫做什麼,叫批判主義也好,還是叫做反叛也好,建設性不是特別強。這幾年走下來,大家越來越感覺到一批年輕人在深度思考以後,更多談的是積極的,而不是悲觀的或者是消極的狀態,可能更多的是説怎麼來形成新的價值邏輯,怎麼來推進這個事的改變,而不是簡單的抱怨、排斥或者反叛,我覺得這一點實際上我特別欣慰,我覺得就像我們企業也一樣,不是為失敗找原因,而是為成功在找方法,我覺得這個特別重要。
藝術中國:最後請您談一下對新星的寄語,也暢想一下下一個10年?
陳俊:我覺得只要有需要我就會一直支援下去,我覺得我把它已經當成是我的一種信念,我希望它一直越來越好,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你把她撫養起來,培養起來,最後能夠越來越好。第二個呢,我也覺得未來10年可能會在一個更高的維度上來推動中國當代藝術,來支援中國當代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