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力
18世紀德國美術史家溫克爾曼曾經説過,古典藝術的最高理想是“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他一輩子秉持這樣的觀念,是故被稱之為理想主義的美術史家;李貴君亦是如此,對古典精神的宗仰已經浸潤于血液與心靈,並逐漸成為了一直堅守不移的創作原則,所以我也將他稱之為理想主義的藝術家吧。
李貴君,對於古典精神的宗仰,完全是他個性的主動選擇,當然也有來自於他所生活的時代影響。1984年李貴君創作了一張畫名為《140畫室》的作品,當時他是央美油畫係二年級的學生。八十年代中期的李貴君同樣置身於現代主義的狂飆運動之中,自我表達成為了他藝術創作中的關鍵詞。在《140畫室》中,李貴君通過人物之間毫無關聯的畫面描述,來取消宏大主題對創作的舊有束縛,以此作為標記並宣稱自我的存在以及自我存在的意識。
而當自我的意識覺醒之後,李貴君的藝術選擇就變得更加得“有態度”了。“《畫室》之後,我又畫了一些,就發現這很容易陷於一個模式當中,當人陷於一種重複的模式之中之後是很危險的。漸漸地我就由關注一種帶有當代感的畫面情緒,發展到關注一個人以及産生畫面情境。”可以想見,這樣的態度在當時的確需要相當的勇氣。因為,當《140畫室》的成功給他帶上青年藝術家的成功光環之後,當85美術思潮成為中國藝術界的整體性運動之時,李貴君卻選擇了離群索居,並走上了獨立探索的不確定之路。
李貴君的獨立探索,首先是針對“完善”的某種實踐。李貴君説“因為我發現了自己的樂趣所在:把一個東西弄到最紮實,體會到最深入,然後你再想去表達什麼東西,這個東西才來的更可靠,而不只是浮于表面”。“完善”,其實是古典精神中最寶貴的部分,譬如認為美就是完善,這種完善的美是通向普遍的美和對它加以理想塑造的道路,而作為藝術家的李貴君逐漸被古典精神所吸引的原因亦在於此。
在創作中,李貴君對“通向普遍的美”的詮釋即是來自於時代生活本身。藝術家保留了對週遭生活的興趣,只是將紛亂複雜的浮誇世相濃縮為關於一個人物的敘事及其情境。李貴君通常選擇青年女性形象以及室內的環境,而女性的青春形像是美的普遍指代,室內環境則往往具有時代生活的鮮活特徵,因此兩者的結合讓觀賞者明確了美的來源以及與生活現場之間的聯繫。
開始的時候,李貴君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了作品畫面與現實生活之間的明確聯繫的,但是不久之後藝術家就變得並不在乎了。李貴君不再以所謂的“再現性”來約束自己,或者在他看來“再現”充其量僅僅停留于眼見為實的原則與如實描繪的手段,他現在需要的恰恰是超離生活和理想塑造。於是,這就構成了李貴君獨立探索的第二個階段。
簡潔單純和多樣統一,是李貴君關乎超離生活和理想塑造的創作手段。藝術家對形象的選擇似乎變得更加嚴格,即便李貴君堅持了女性形象的創作題材,但是“青春期的少女”成為對應“單純”的突出主題,無邪的眼神、亮潔的肌膚、健康的胴體、輕盈的身姿,這些細節都成為了被層層過濾之後的畫面呈現。室內空間也被刻意地保留下來,然而更多體現了多樣統一的原則。灰白色並帶有明確極簡風格的空間,是畫面人物賴以存在的環境,其現實性邏輯卻在逐步弱化,比如一隻飛翔而過的鳥、一叢枝繁葉茂的樹、一片寬闊無垠的海,這既是對現實空間虛擬化的處理,也是打破室內、室外的環境整合。與此同時,空間的存在意義也從客觀性的空間屬性轉化為畫面人物的情境設計,藉此而將主體人物和環境背景進行了協調統一。
在這個階段之後,李貴君作品展現出了某種非同一般的和諧美感:形象單純洗練,形式富有變化,語言在統一中多樣豐富,畫面呈現了藝術家極強的控制力和想像力。“中國人在對傳統油畫語言的研究和表達上,我做到了一個相當的程度”,李貴君如是説。的確,這是藝術家從八十年代以來一直堅持所取得的成果,也是李貴君所認識到的“繪畫”的永恒價值和當代使命,“繪畫就是繪畫,重要的不是去詮釋什麼理論,而是應該提供給人一種由眼至心的美妙體驗。”
對語言的重視,仍然是李貴君近期創作的核心。“語言是媒介,是用來傳達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而精神世界能否傳達出來是與語言的品質和光彩密不可分的。語言本身必須有美學價值,所謂的精神性和情感共鳴都依賴視覺而存在。”從九十年代開始,李貴君即被歸為“寫實畫派”的中堅,其畫風也有著寫實性的明確外表,然而與很多寫實畫家所不同的是他對語言的認識及其觀念:“其實我不認為寫實繪畫裡的藝術尺度是以描繪物件惟妙惟肖為標準的”,於是李貴君公開反對以十九世紀為標準的寫實體系,卻對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大為讚歎。
實際上,李貴君力圖將語言回復到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那個情境之中,即繪畫語言是人類視覺的光彩和妙趣的創造力展現,是人類情感與精神的相互感動與彼此溝通。在此基礎上,李貴君認為準確不是根本,根本的東西是視覺妙趣,它構成了繪畫的本質。正如李貴君對於文藝復興大師達▪芬奇的評價,“達▪芬奇的繪畫感是靠他的繪畫語言,比如他大量用油暈染,使畫面有著非常豐富的層次,産生了可信但超越真實本身的、神奇的視覺效果。這時的畫已經不是蒙娜麗莎本人了,而是一個神奇而有靈性的畫面。我想説的是藝術最高的境界是在物像之上的昇華。”
在近期的作品中,李貴君逐步聚焦于“靈性”的表達。它包括了針對女性“靈”與“美”的描述,其筆下的形象已經進一步跳離開了單純的外表或者優雅的姿態,卻強調為某種內斂而含蓄的“美”的氣質;而對“靈性”的詮釋,又常常是藝術家自身的靈機乍現或者遷想妙得,它並非直接來自生活的本身和客觀對象的激發,卻來自於藝術家的內心深處以及人生經驗的積澱。
“這才是我終極惦記的東西,我惦記的就是那份靈性”,李貴君説的很徹底,也很明白。藉助於對“靈性”的表達,藝術家既凝聚與昇華了作品的情緒與情感,同時也徹底地展現了自己的內心世界。“這種方式,能夠清晰地面對自己的內心,知道哪些是藝術之本,哪些是自己內心真正的惦記。”李貴君認為,目前的藝術創作才是自我自覺的最佳方式,這也是自八十年代《140畫室》以來不斷自我發現的成果結晶。“當你認為可貴的東西,不因時代而改變,有恒久價值的時候,就會覺得做這個事情是有意義的。當你覺得做這個事兒恰恰符合了自己內心的惦記的時候,就更會投入一切把這個事做好。”
如果説將“靈性”對應于藝術家內心是個人內省化的取經,那麼李貴君在畫面上所營造出的靈性妙境即為“靈性”的某種外化落實了。事實上,李貴君已經將古典精神拓展為自我繪畫中的視覺性永恒,即他要通過繪畫去呈現經典性的視覺瞬間,這絕非是照相機般的如實記錄,而是具有詩意的情境凝結。在其中,古典精神已經幻化為“靈性”般的理想存在,而在李貴君的筆下世間萬物亦由此而永恒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