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幕式現場
2015年11月14日,由人民日報《環球人物》雜誌社主辦的“精微致遠·2015當代青年工筆人物畫學術邀請展”在北京今日美術館2號館開幕。本次畫展由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于洋擔任策展人,並邀請孫震生、王海濱、李傳真、羅寒蕾、鄭慶余、周雪、袁玲玲、楊斌、于理、賈寶鋒10位“70後”當代中國工筆人物畫畫家參展並出席開幕式。
觀眾觀看作品
觀眾欣賞作品
精於微,方以致遠
本次展覽題為“精微致遠”,“精微”指徵著一種學院性、學理性的方法與觀照深度,一種“工筆精神”的細緻與精謹;“致遠”則喻示著一種閎闊、深遠的前景與潛能,更指向了藝術生命的長度與廣度。據展覽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副教授、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于洋所説,自二十世紀以來,“工筆畫”這一概唸經歷了一系列重組與延展,使“工筆”不僅限于一個傳統畫科,而成為一種風格和樣式的指稱。傳統工筆畫嚴謹、端嚴、微茫的精神,是今日工筆畫壇尤為稀缺的質素。以精純樸厚的技法風格表現時代新象,成為當下畫壇重要的學術命題。
在本次展出的一百餘幅近作,佔據了今日美術館中2館的整整三層展廳。參展作品有的在全國美展、中國青年美展獲得國金獎銀獎,有的是一些藝術家的代表作。藝術家們從日常形象與平凡情節中發現具有永恒性的視覺力量,從圖像細節中掘取源自心性的終極懷想,並以自身的真切體驗與理解,賦予這些平常的“瞬間”以意味與涵義。在表現題材上,一方面受到上世紀90年代初興起的“近距離”“生活流”觀察視角的深刻影響,以對身邊人群的觀照,呈現當代都市生活節奏和青年一代的成長狀態;另一方面,又將視角延展到“遠方”,高原、草原與故鄉風土中的人與物,成為青年一代特別是“70後”工筆人物畫家關注與迷戀的主題。
觀眾在作品前駐足
觀眾欣賞作品
經典性與當代性的融合
本次展覽也探討了工筆人物畫中經典性和當代性的融合。鄭工提到,關於傳統和當代的問題,或者關於經典和當代性的問題,這是畫壇當中很多畫家都在思考的。對於中國畫家尤其是工筆畫家來説,現在的畫壇當中,是不是人們越來越熱衷於製作,而放棄了一種繪畫性。繪畫性和人的心性比較貼近,如果基於製作會失掉很多人文精神。工筆畫經常講究程式,多次的畫,不是一次性的完成,這種多次的畫是個人人文因素的累加、積累,為它的厚度提供了條件。
裔萼更是認為經典性和當代性可以説是工筆人物畫中的主題詞。他認為向傳統學習的時候,工筆人物畫家吸取資源的途徑是不一樣的,而且二十世紀以來,人物畫最重要的一個影響就是西方的影響,所以西方的造型觀念對於工筆人物畫的影響比對水墨畫影響還要來的大,所以今天這幾位藝術家的作品我們都無一例外的看到他們所有的造型觀念都是來源於西方寫實的基礎,這是毫無疑問的。經過了紮實的寫實造型的訓練之後才會有我們今天這樣特別精微的表達方式,這麼精湛的細緻的描繪。當代的工筆畫家對人物造型寫實性的表達是高於傳統的,這也是毫無疑問的。
賈寶鋒 《聖境》 2013年
羅寒蕾 《大的小的》 2013年
個性化的工筆畫
張玉梅作為參展當代藝術家,提到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候,最初的判斷,審美取向,創作出來對觀者的審美導向的趨引。“王海濱老師説了一句話,他説判斷是一件藝術作品成功的開始,我非常贊同這句話,其實你的作品,呈現出來的不僅僅是你語言的豐富性,技巧的深刻性,可能更深層次的反映出來一個藝術家在創作作品的時候,究竟想傳達給讀者什麼,你自己的這種,説理想可能高一點,你究竟想在創作中達到什麼樣的高度,是迎合市場,是迎合大家的審美趣味,還是就要自己的藝術理想?!弊鳛樗囆g家,生産出來的作品不一定適合所有人的口味,但應該有自己的個性。續鴻明認為藝術家的心性和志趣跟工筆畫這種繪畫是比較契合的,每個人其實做事的時候,最後還是會回到自己的內心和興趣來作畫。
據悉,展覽將持續到11月30日。
孫震生 《受洗日》2014年
周雪 《遊·夢系列-幸福在哪》2013年
鄭慶余《忘·逍遙》2015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