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秩序”——繪畫四人展現場藝術家及學術主持合影
2014年11月8日下午,“冷秩序”——繪畫四人展在新繹空間開幕。此次展覽展出四位年輕藝術家遲群、王智一、張偉、趙一淺的繪畫作品,高遠擔任此次展覽的學術主持。
在藝術生活中,極端理性地處理畫面,冷靜精確地描繪非再現性圖式,抵制感情的表露往往成為當今很多藝術家的慣用手法。九十年代的中國藝術評論界曾經深層剖析過“幾何抽象”在中國當代繪畫中的缺失的原因,但如今的繪畫界卻不可同日而語,尤其是在青年繪畫中,大量出現了各種風格的類似幾何抽象的表現方式。
歐美六七十年代大致屬於極少主義範疇的“後繪畫性抽象”、“硬邊繪畫”、“成形畫布”(Shaped Canvas)甚至“光效應藝術”中類似後工業社會的冷漠理性的製圖手法,似乎都在當下中國繪畫中出現了迴光返照,但其意義卻根植于當下中國社會與藝術機制之中。
“冷秩序”——繪畫四人展展覽現場
“冷秩序”——繪畫四人展展覽現場
觀眾觀看展覽
展覽作品
批評家羅薩林德?克勞斯(Rosalind Krauss)在七十年代末就曾經對一種現代主義者雄心的象徵——“格子”(Grids),進行了一個跨時代、跨媒介的解讀。“格子”排斥一切敘事、文學等元素,現代主義就在這個冷漠的幾何元素中,通過秩序化、反模倣、反自然主義的方式,維持了其純粹視覺性的精華。事實上,這個元素來源於文藝復興,更確切地説,它來源於透視法的發明,這種在透視法的圖畫世界中作為骨架的基本元素,如今卻被剝除了一切附屬的風景或者人物建築,只剩下了冰冷疏離、毫無生氣的“格子”。由最基本的格子或者網格單元所構成的冰冷秩序被帶入到中國的語境中,自然會生發新的意義。
在這裡,繪畫依靠自身的形式元素而不是再現內容打動觀者,更可以通過它們的冷漠和疏離影響觀者。畫作在營造精確理性視覺感官的同時,又使觀者不自覺地參與到一種特殊的秩序中去,這即是“冷秩序”,一種社會化的、當下的、日常的切身體會。本次展覽的學術主線將成為一個研究的起點,沿著這條線索,接下來會有更深入的探索。
此次展覽將持續至12月8日。
學術主持高遠接受媒體採訪
參展藝術家趙一淺接受媒體採訪
參展藝術家遲群接受媒體採訪
參展藝術家張偉接受媒體採訪
展覽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