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院“爆破”優秀學生作品展剛剛結束,展覽期間正是清華園春意盎然之時。“爆破”展便如春風般給美院帶來一陣神清氣爽,也給清華園增添更多藝術的芬芳。
展覽在美術學院學生藝術中心舉行,由美院學生藝術協會(以下簡稱“藝協”)承辦,共展出不同年級、不同專業學生的96幅優秀作品。作品體現了美院學生青春的激情和對藝術的摯愛,雖顯青稚,卻不失真誠。在這裡,色彩與筆墨交織,線條于塊面間穿梭,具象間雜糅著抽象,繼續著傳統與現代的流變,彰顯著中西藝術之交融。
“爆破”展現場
一拍腦袋的創意
三年前,也是這樣一個萬物復蘇的季節,一群朝氣蓬勃的年輕人在美院之一隅,暢談人生,品評藝術。他們想做點什麼,給美院和清華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氣息。其中一個人跳出來説道:“不如咱們來辦個展吧,給學生,給我們自己,辦個展!”當時在場的人都受到了感染,氣氛頓時沸騰了起來,有個人喊到:“就叫爆破吧,怎麼樣?”
一拍腦袋的創意需要實實在在地做下去。這群年輕人滿懷激情地草擬了一份類似宣言的策劃,心懷忐忑地遞到了院領導的辦公桌上。他們希望學院能夠給予資金和場地上的支援。沒想到,同學們的這個策劃和院領導的想法不謀而合。院領導們也一直在籌劃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藝術、表現自我的平臺。於是,美院又多了一方屬於學生的藝術空間,第一屆“爆破”優秀學生作品展也就這樣誕生了。
第一次“爆破”展的策劃布展人合照
年輕藝術力量的聚合與表達
“爆破”展前期對作品的徵集做了大量的宣傳,得到了美院同學們的積極響應。參展作品都經過了精心挑選,作品既凸顯了參展學生所受的正統紮實的藝術教育功底,又彰顯了他們的個性色彩和對藝術的感情體驗。形式多樣,風格迥異,既有抽象的,也有具象寫實的,都生動地反映了年輕藝術家們的新探索、新表達。
版畫專業三年級的連培偉同學已經是第三次參加“爆破”展了,這次的作品是《冷冷》和《暖暖》,他嘗試突破專業限制,進行新的探索。他運用綜合材料對色彩進行探索,用不同的色彩和層次來表現自己看世界的方式。他説他喜歡鮮艷活潑的色彩,因為這些色彩能給人帶來快樂明朗的感覺。“如果真讓我調那些憂鬱沉悶的灰調子,我還真不會呢!”他笑著説道。
展覽作者中也不乏大一學生的身影,來自油畫專業的楊子文便是其中一個。他為這次參展專門創作了一幅油畫作品,名叫《本科生活》。他用調色油、快幹調和油、桂林西瓜霜、墨水瓶和一雙筷子來表現一個藝術本科生的生活。調色油、快幹調和油代表著專業的學習和藝術技法的錘鍊;西瓜霜和墨水瓶分別象徵著健康和文化學習。他是廣西人,所以選擇了桂林西瓜霜來暗喻健康。至於畫中的這雙筷子,子文笑著説:“藝術家總要填飽肚子再畫畫吧!”作為一個大一的學生,他很高興自己能有機會參加這樣的展覽,用作品來表現自己對生活的思考。讓他驚喜的是,展覽結束後,他還得到了漂亮的參展證書。受到認可和鼓勵的子文決定明年要拿出更好的作品來參加“爆破”展。
此外,在此次“爆破”展期間,藝協與美院研究生會合作,增加了“作者講畫”的環節。美院學生作引導,帶領清華各個院係的學生參觀展覽,為他們講解作品,和他們一起品評藝術,激發想像力和創造力。
楊子文在給大家講解他的作品
屬於美院人的特色“社工”
欣賞展覽的同學都把目光和注意力集中到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上了,可能很少有人會注意展覽的展陳設計。其實,這些工作不是由專業的布展人員承擔,而完全由藝協的成員一手操辦的。
要呈現一個完整的展覽,對於沒有任何策展經驗的學生來説實屬不易。從展覽作品的徵集到展廳的佈置,從活動的宣傳到讓每一幅畫都“各得其所”,藝協的成員們都經歷了長期的討論和精心的安排,費盡了心思。怎麼才能在一個偌大的展廳中合理規劃每一塊展區?怎麼把繪畫作品歸納分類展示讓觀展的同學們能夠更好的欣賞?甚至是“一塊大展板上裝幾盞燈?掛幾幅畫?”這樣的小問題,藝協人都做了交流思考,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臻于細節,力求呈現完美的展覽效果。
藝協成員在布展
有了策劃,還要通過實際行動去實現。而這些“行動”卻是一些很細碎、費勁的活兒。搬展墻、掛射燈、釘釘子、掛作品……這些看似細碎的工作卻最終成就了一個精彩的展覽。在這個過程中,藝協的成員們也增加了對藝術展覽的感知、鍛鍊了認真踏實的品質。就像藝協策展部部長張軍所言:“構思辛苦,搬展墻辛苦,掛燈辛苦,釘釘子辛苦……完成整個策展布展的過程是件很困難的事,但幸運的是我們是一個集體,一群能夠仗義相挺的人,一群會幻想而又負責任的人。” 當展覽開幕,看到自己佈置的作品被觀眾們細細欣賞,經歷過策展考驗和布展辛苦的藝協人都會感到欣慰:付出是值得的。對於組織者藝協輔導員夏晴來説,她希望同學們在這一系列的布展過程中收穫的不僅是組織策劃能力,更要培養一種勤於思考、用心專注的品質,這是一份只有美院學生才能享受的特色“社會工作”!
第三次“爆破”展落幕了,但美院學子對藝術的探索、實踐、追求永不停歇……
(清華美院 鄭昕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