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故宮珍品滄桑
僅就藏品總量而言,瀋陽故宮是兩岸三座故宮中的“小弟”。2006年,瀋陽故宮博物院公佈了“十大鎮宮之寶”,其院藏文物數量也同時得到披露:2萬餘件。與北京故宮的100多萬件、臺北故宮的70萬件相比,的確不可同日而語。
但即便是今天的藏品規模,也經歷了好一番波折。瀋陽故宮又稱“盛京皇宮”,始建於西元1625年,乾隆時期又有大規模增建,是中國保存完好的兩座古代宮殿建築群之一。清朝遷都之後成為陪都,是清朝的“特區”,康熙、乾隆、嘉慶、道光4位皇帝東巡拜謁祖陵,每次都要在奉天宮殿臨政或駐蹕。與此同時,清朝廷將大量皇家珍品藏于瀋陽故宮。其中,清朝皇帝的聖容、行樂圖藏于鳳凰樓;玉牒藏于敬典閣;滿文老檔、漢文舊檔、歷朝實錄、聖訓藏于崇謨閣;皇帝御用裝備、青銅器藏于飛龍閣。鼎盛時期累積已達十幾萬件之多,使瀋陽故宮與北京故宮、熱河行宮(現承德避暑山莊)一起,成為舉世矚目的清代三大皇家宮廷文物收藏寶庫??上У氖牵瑸c陽故宮的珍品先後經歷了幾次比較大規模的流失。
近代以後,因政局動蕩、兵荒馬亂,瀋陽故宮幾經易手,多次遭到劫掠與偷盜。
1900年10月1日,沙俄侵略軍開進瀋陽城,瀋陽故宮也淪為哥薩克屯兵之所。在俄兵佔據的兩年半期間,瀋陽故宮丟失和損壞的藏品多達萬餘件。
1908年7月,張作霖曾派人從東七間樓瓷器庫中提出霽紅小高瓶等精瓷珍品數件送人;同年,奉天巡撫唐紹儀以專使身份訪美,行前也以奉慈禧太后旨意為名,提取奉天宮藏瓷器為贈品。
1913年底,北洋政府決定建立“古物陳列所”。於是由北洋政府下令,徵調奉天故宮和熱河行宮所藏清代宮廷文物運至京城。1914年初,瀋陽故宮的古銅鼎彝、宋元明清書畫、內廷玉器、御用武備、明清瓷器等共115199件,全部裝箱運到北京。此後,這些宮廷寶藏幾經輾轉,分處數地,再未入藏瀋陽故宮。這批文物少部分被運至臺灣,大部分收藏在今天的南京博物院。
1948年遼沈戰役爆發前,瀋陽的國民黨軍政要員在撤退前,再一次將除文溯閣《四庫全書》之外的瀋陽故宮瓷器、銅鏡、檔案和殿版書運到當時的北平。至此,瀋陽故宮文物已經喪失殆盡。
儘管瀋陽故宮遭遇空前的厄運,新中國成立以後,重獲新生的瀋陽故宮立即獲得社會各界的支援,陸續從南京、承德、上海、陜西等地調入一批文物。特別是從1954年至1980年,北京故宮先後8次調撥文物給瀋陽故宮,使其藏品日漸豐富。
此次徐天福在挑選赴臺展品時,更看重的是瀋陽故宮藏品的特色和其所包含的獨特歷史,他説:“清朝發跡于瀋陽,很多文物非常具有代表性。像大政殿兩側的十王亭,是清初八旗議事的地點,這種君臣共同在故宮內辦公的‘合議制’現象,歷史上也是很少見的,可見清朝在入關前後是有一些區別的。”因此,盛京宮闕也成為此次展覽第一個重要單元。
據有關專家介紹,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流傳下來的遺物甚少,只有瀋陽故宮、北京故宮珍藏幾件。努爾哈赤寶劍、皇太極腰刀,便是瀋陽故宮的鎮館之寶。
另一珍品是皇太極狩獵製作鹿角椅。《清太宗實錄》記載:天聰五年(1631年),皇太極率兵攻打遼西大淩河城,用大炮轟擊時,嚇得山間野獸四處逃竄。一隻驚慌失措的大鹿竄進大帳,被皇太極捕獲,然後以其鹿角製成鹿角椅。清朝入關後,作為祖宗遺物,皇太極鹿角椅被珍藏在瀋陽故宮內庫。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東巡盛京時,都要“恭瞻”皇太極鹿角椅,已成為一項禮制。
瀋陽故宮另一引人矚目的珍品文物是一對清乾隆“畫琺瑯寶相花冰箱”,其表面滿飾畫琺瑯寶相花和纏枝花卉紋飾,做工精湛,代表著清乾隆時期琺瑯器大件器物的生産工藝水準。這對通過在隔層填入天然冰達到食物保鮮目的的古代冰箱,在展覽上從來都是奪人眼球的“明星”。上述文物都很可能在明年1月在臺北歷史博物館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