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0日上午10時,“青春足跡——劉孔喜繪畫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隆重開幕。此次展覽由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北京美術家協(xié)會、首都師範大學共同主辦,由北京山水之間文化藝術發(fā)展中心、北京中天美倫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協(xié)辦,北京磴明萬荷美術館承辦。
展覽開幕式由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劉進安主持,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首都師範大學校長宮輝力、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邵大箴、中國油畫學會理事潘世勳、中國美術館副館長馬書林、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劉孔喜等出席了開幕式,並有來自首都師範大學的師生、美術理論家、藝術家、學者和北京各界嘉賓300余人到場參加。各位嘉賓在開幕式上紛紛致辭。其中,范迪安館長致辭道,劉孔喜教授潛心研究歐洲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盛行的坦培拉繪畫技法,創(chuàng)作了眾多生動而富於內(nèi)涵的人物形象,此次展覽的作品展示了一代人難以忘懷的青春歲月。劉孔喜教授也對此次能集中在國家美術殿堂——中國美術館展出多年的繪畫作品,表示非常的高興和激動,感謝嘉賓和朋友們能出席開幕式,參觀展覽。
隨後,在中國美術館七層報告廳舉行了展覽研討會。《美術》雜誌執(zhí)行主編尚輝擔當主持,馮遠、邵大箴、張祖英、潘世勳、馬書林、梁江、王鏞、劉進安、余丁、鄒躍進、翁劍青、黃河清、尹少淳、謝繼勝、段正渠、董仲恂等在京美術理論家、藝術家出席了研討會併發(fā)言,對知青題材熟知的作家梁曉聲也參加了研討。在兩個小時的研討會裏,與會人員均高度評價了劉孔喜的藝術作品。潘世勳、王鏞向在座人士生動介紹了劉孔喜所使用的繪畫技法——坦培拉(Tempera)。同是魯美77屆同學的馬書林對畫家的藝術經(jīng)歷作了詳細的介紹,並談到他成功的原因源於他對藝術的熱愛以及不屑的努力。藝術史論學者鄒躍進、黃河清、魯賓等對劉孔喜在知青題材寫實且唯美的表現(xiàn)表達了各自的認識和讚揚。作家梁曉聲從社會歷史事件的背景下,以文學性的視角闡釋了自己對於此次展品的理解。作為首師大教師劉孔喜的同事,劉守安、孫志鈞、尹少淳、謝繼勝、段正渠、董仲恂等表達了各自對劉孔喜嚴謹?shù)男愿窈驼J真的工作態(tài)度表達了各自的敬意。
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近年來在中國美術館推出了“為學、為師、為藝——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師作品展”、“傳承與創(chuàng)新——首師大美術學院教師工筆畫展”等優(yōu)秀群展,本次展覽成為這個京城師範美院在中國美術館推出的首個個人展覽。據(jù)悉,本展覽將持續(xù)到5月30日。
現(xiàn)場照片
主持人:尚輝
作家梁曉聲發(fā)言
劉孔喜簡介:
劉孔喜 1952年生。河北固安人。擅長油畫、版畫。1969年自北京初中畢業(yè)後到黑龍江生産建設兵團參加勞動,其間從事北大荒版畫創(chuàng)作。1977年考取瀋陽魯迅美術學院,1982年繼續(xù)考取該院研究生,1985年畢業(yè)獲碩士學位,留校任教。1993—1994年,任日本國東京武藏野美術大學油畫學科客座研究員,研修油畫古典技法和坦培拉繪畫技法。現(xiàn)任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副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北京美術家協(xié)會理事,中國寫實畫派成員。劉孔喜的作品大多是延用西方傳統(tǒng)的“堪培拉”技法完成的,這種畫俗稱“蛋彩畫”,使用雞蛋調和顏料繪製而成,做畫時需要乘蛋彩未幹時以較快的速度上色,它的畫面效果雖不像油畫那樣亮麗,但劉孔喜卻喜歡利用這一特點,來表現(xiàn)自己的懷舊情緒和對人生的思考。劉孔喜的版畫作品,以醇厚的鄉(xiāng)土韻味和週密而帶有裝飾意味的黑白處理見長。《赫哲漁鄉(xiāng)》(1981)、《太行山人》(1985)等作品,反映著作者對北國鄉(xiāng)情的深厚感情,這與他曾經(jīng)長期在黑龍江荒原上的勞動經(jīng)歷是不可分的。這種經(jīng)歷已經(jīng)融入劉孔喜的性格氣質之中,成為他藝術風格的重要方面。(采編:喬倩然(首都師範大學)攝影:潘亮(首都師範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