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歷史 2000—2009年的中國新藝術(shù)”大型當(dāng)代藝術(shù)展由中國文化産業(yè)促進會、中國網(wǎng)際網(wǎng)路新聞中心主辦,青城山·中國當(dāng)代美術(shù)館群、廣東美術(shù)館、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今日美術(shù)館、阿拉裏奧北京、中國藝術(shù)投資有限公司、寒舍藝術(shù)空間等9家機構(gòu)聯(lián)合執(zhí)行主辦,藝術(shù)史家呂澎、詩人和策展人朱朱、臺灣學(xué)者高千惠共同策劃。展覽分別於4月25日至5月19日在今日美術(shù)館、4月25日至6月12日在阿拉裏奧北京、5月4日至5月21日在國家會議中心展出。此次參展藝術(shù)家共計291人,其中“特別文獻展”41人、“主題展”140人、“氣質(zhì)與文明”17人、“平凡的奇觀”28人、“中國青年新藝術(shù)邀請展”65人,參展作品包括架上繪畫、水墨、版畫、雕塑、裝置、攝影、影像等千余件。
特別文獻展(41人)
蔡錦、陳丹青、程叢林、丁乙、方力鈞、高小華、耿建翌、谷文達、管策、何多苓、洪磊、黃銳、黃永砯、梁紹基、劉大鴻、劉煒、劉小東、呂楠、羅中立、馬六明、毛旭輝、尚揚、舒群、隋建國、孫良、王廣義、王魯炎、魏光慶、吳山專、徐冰、徐坦、楊少斌、葉永青、余友涵、岳敏君、曾梵志、展望、張大力、張培力、張曉剛、周春芽
主題展(140人)
艾敬、蒼鑫、曹暉、曹敬平、曹愷、常徐功、陳長偉、陳可、陳克、陳雷、陳亮潔、陳羚羊、陳秋林、陳衛(wèi)閩、陳文波、陳文令、陳曦、儲雲(yún)、崔國泰、崔岫聞、鄧箭今、董文勝、段建宇、馮良鴻、俸正傑、付泓、傅旭明、高氏兄弟、高世強、郭晉、郭偉、韓磊、何成瑤、何紅蓓、何森、何雲(yún)昌、河上·高惠君、黃進明、季大純、姜傑、蔣志、焦興濤、井士劍、景柯文、李大方、李季、李繼開、李路明、李青、李松松、李天元、李新建、李一凡、李永斌、李佔洋、劉鼎、劉港順、劉虹、劉建華、劉韡、劉彥、劉野、劉錚、盧昊、陸春生、羅荃木、羅氏兄弟、馬堡中、馬良、毛同強、毛焰、孟瑾/方二、繆曉春、潘德海、秦琦、邱黯雄、邱志傑、仇曉飛、瞿廣慈、曲健雄、任小林、邵譯農(nóng)、沈敬東、沈小彤、沈遠、施慧、石衝、史金淞、宋永紅、宋永平、孫平、他們藝術(shù)小組(賴聖予+楊曉剛)、唐可、唐志岡、屠宏濤、汪建偉、王功新、王光樂、王海川、王勁松、王邁、王寧德、王頃、王亞彬、王易罡、王永剛、王友身、韋嘉、翁奮、吳達新、吳小軍、武明中、夏小萬、向京、忻海洲、熊文韻、熊宇、許仲敏、嚴善錞、陽江書法小組、楊福東、楊冕、楊千、楊志超、伊德爾、尹朝陽、于凡、余極、喻紅、曾浩、曾力、張帆、張小濤、章劍、趙能智、趙勤、鄭國谷、鐘飆、周偉華、周嘯虎
氣質(zhì)與文明(17人)
常進、靳衛(wèi)紅、雷苗、李華生、李津、李璋、梁銓、林海鐘、潘文汛、彭薇、丘挺、沈勤、武藝、徐累、姚媛、喻慧、朱偉
平凡的奇觀(28人)
黃銘哲、郭振昌、黃銘昌、吳天章、蘇旺伸、郭維國、陳界仁、侯俊明、洪東祿、蔡佳葳、豪華朗機工、黃博志、黃嘉寧、黃錦華、賴易志、林俊廷、馬匡霈、任大賢、王艾莉、王雅慧、翁偉翔、楊北辰、曾琡棻、曾禦欽、張黱遠、張嘉穎、周育正、朱芳毅
中國青年新藝術(shù)邀請展(65人)
范明正、康海濤、康妮、李昌龍、馬丹、彭斯、舒昊、王亞強、尹朝輝、袁欣、臧坤坤、何翔宇、劉向華、俸正泉、劉玉潔、宋元元、王俊、尹雁華、于艾君、岳楊、張凱、從瓴萁、李小松、俞潔、王璽、劉鋼、曹勇、鄧猗夫、董重、關(guān)晶晶、何汶玦、蔣華君、李劍鋒、呂山川、彭暉、沈娜、蘇家壽、陶發(fā)、王斐、王風(fēng)華、無青、徐香林、許果、楊勳、房聖易、李博、劉俐蘊、“暖冬”藝術(shù)維權(quán)計劃小組、李明、葉淩瀚、吳以強、陳蔚、吉磊、李瑞、劉芯濤、潘劍、宋鬼聿、王之博、蕭博、余旭鴻、程然、章清、陳友桐、陳彧君/陳彧凡、趙光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