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留學生申暎浩的作品
前幾天在北湖區看了一個水墨展,某天中午去國貿看了另一個水墨群展,兩點返到草場地以東看了另一個水墨聯展,三點在798 又看了一個南韓留學生的水墨個展。這麼多七七八八的水墨展僅僅是掛一漏萬,不足以概括當下水墨的全部境況。但一圈下來,還是頗多感喟。
表面上有了這麼多水墨展是好事,説明有眾多的人從事創作,並孜孜以求地創作著水墨作品,也頗具新意,但精品鳳毛麟角!大部分作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太讓人傷心了。如果文風不正,文章豈能感人?畫風不正,如何奢談水墨!
水墨之深,畫壇中人皆知:講淵源、講傳承、講法統。拋開現代主義藝術的脈絡不論,難道水墨自身沒有體系的邏輯?迄今,水墨失去了自身的語言體系,藝術本來是化合各種文化素養與因素于一體,才能成就自身;同理,水墨也是要吸收萬法、勇於變化才可以發展。水墨,並非守成就是家傳;也並非執古就可馭今。看了這些展覽,就可以發現,水墨的精神許多作品都沒有。俗淺、頹廢、板滯、雜亂、甜膩,是多數作品的特徵,顯示了當下的水墨畫家把自己圈在媒介的戲擬中不能自拔,能夠與藝術精神強烈對峙的創新膽魄極其虛弱。
整體比較之下,為什麼水墨不能突破形式桎梏呢?古人玩逸筆草草,是有詩書文人的氣質與修養在,今人玩幾筆刷子、畫扭扭的幾條線、染幾片墨,全沒有文氣在裏面,只有燥熱、虛脫。內斂不足、修為不夠,只好做表面功夫了。當水墨不能內斂以呈現畫家的精神力量時,時代的虛空病癥就浮現在水墨作品裏。
如果沒有一點超凡的心氣,水墨斷不能在陳舊、狹隘中突圍。如果陷於跟風、模倣之中,則傷害水墨最大。沒有一點藝術求變的內斂精神,水墨真的是讓人傷心。如果是為了掛掛廳堂、裝點門面,也罷了,但為藝術偉大計,先練出一個藝術家的膽識,比下筆落墨重要得多。比較一下,有個南韓留學生申暎浩的水墨全無陳腐氣,他學習乃師的書法用筆,但不守舊、不滯脹,任由水墨隨心遊走,有靈氣、有墨氣、有文氣。也許沒有包袱之故,行筆寫墨全在自由二字上。
試想,對於水墨,自我陶醉並非自由,放浪形骸可能是假像,而自我幻覺更非藝術,多觀察一下那些形跡虛漂的作品,倒是心意落寞的寫照。君子固囧于一時,但要視人格莊嚴於一世,絕不應懶散于墨線形跡的索然無味。
水墨要振拔,豈可青衫傷心、向隅而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