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藝術市場遭到了沉重打擊,即使宋莊走掉了2/3的畫家,但依然有些人堅持了下來。他們不是天價畫家,有的甚至還尚未賣出去一幅畫,可他們仍在為心中的藝術而執著堅守。從他們身上看不到市場衰落的痕跡,更多的是平靜和希望。
搞美術不能要求“現世報”
提及市場危機的影響,余惠説畫畫是自己熱愛的事情,跟從事其他行業一樣,因為內心喜歡所以選擇了,而不是希望得到所謂的現世報。
余惠畢業于湖南理工學院美術系,畢業後曾當過老師、也做過設計,但心裏始終有一個美術情結,而且工作期間一直堅持在畫。2005年,他徹底放棄了原來的工作,專心搞起了創作。2007年他隻身一人來到了北京,落戶宋莊?!捌鋵嵾M行美術創作,在哪都一樣。我最終選擇宋莊其實是選擇了這裡的生活方式。在家裏畫畫總感覺與周圍的生活格格不入,在這裡能夠跟環境融合?!?/p>
余惠畫油畫。他注重用繪畫語言表達內心的感悟,喜歡用流動的線條來體驗生命的變化,或強烈或溫柔。近兩年他更加迷戀傳統的中國畫,並從山水畫中吸取一些靈感。最近他又把中國美術史認真梳理了一遍,無論從技術語言的探索還是個人性情方面,他更加尊崇倪瓚、徐渭、八大山人和黃賓虹。
傳統繪畫是沒有市場可言的,他們完全是一種精神上的追求。余惠認為現在的畫家對藝術的追求也該純粹點,“如果一味為了賣作品才去搞創作,這肯定無法真誠地對待作品以及自己的內心;要是單純考慮作品是否被市場接受,那就更失去了美術創作的意義了”。歷朝歷代的畫家所畫作品很多,但一個人真正産生影響的也就幾張,都是精心力作,不像現在藝術好像也走上了生産線,開始大批量的生産,這與藝術規律是不相符的。有句話説得很對:真正優秀作品永遠是藝術家的成名作。這句話像魔咒一樣讓人難以逃脫。人在成名之前,會盡一切所能、而且不考慮任何後果和利益地去創作,可是一旦被認可、成名後,可能會考慮什麼來得最快,就會徑直地朝那個方向走去。
來到北京以後,余惠一直游離在藝術市場邊緣,沒有刻意走進市場、尋求畫廊,偶爾通過參加展覽賣作品,也有圈子裏的朋友和一些畫家買。當然最直接的經濟來源是來自他的哥哥,他在老家工作,一直都很支援余惠搞創作。最近他明白了一些道理,藝術的道路就是一個不斷認識自己,完善自己的過程。通過這些年的創作,他的思想更自由了,拋棄了一些原有的禁錮,可以轉換不同的視角,不斷嘗試新的表達方式。
如今余惠在宋莊租了一個農民的院子,創作之餘可以養養花,他想把畫畫當成一個正常的、普通的職業。他説,生活對於藝術家很重要,該面對的一切大家都要認真面對。瘋狂的創作,而放棄生活,這是不可取。人活著就是要在生活中慢慢地體會一些東西,並在這個過程中認識自己,藝術家也是一樣。
到北京圓自己的畫畫夢
面對藝術市場的危機和宋莊的蕭條,劉朝輝顯得有些落寞,他説這種突來的寂靜讓他一時難以適應。
劉朝輝畢業于一個美術專科院校,後來自己開了一個服裝廠,小日子過得滋潤起來。但是他心裏一直有個夢想,那就是到北京最好的美術院校學習,在北京畫畫。十幾年後他陪老師去湖南江永寫生,那是一個相當美麗,又相當貧困的地方。一天傍晚,太陽快下山的時候,看見一個80多歲的老婆婆,拿著一個很大的泥團在河邊洗。他便問:“洗泥巴做什麼?”老人回答:“裏面有穀子?。 眲⒊x説那團泥巴洗好後,頂多能碾成一把米,可是老人還在不遺餘力地搓著,看到這些他真的想哭。他反問自己,這世上有這麼艱苦掙扎的人,而自己已經衣食無憂了,為什麼還要拼命掙那麼多不屬於自己的那份錢,一個人如果掉在錢眼裏就太沒意義了。於是他決定換種生活方式,換種活法,到北京實現多年的夢想。
2006年他來到北京,先後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藝術研究院進修了兩年,2008年到了宋莊?!皝淼奖本┽嵛也胖?,畫畫能賣錢?!眲⒊x説,“而且朋友在互相介紹時,不説畫得怎麼樣,而是先説畫值多少錢,我感覺很不習慣?!?/p>
劉朝輝創作的題材是處於自由落體狀態的人體。他感覺人就是這種失重的狀態,在這個世上誰也不能指望,全得靠自己。而且在面對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有時候自己也無所適從,感覺什麼也抓不住,找不到方向。不過他很喜歡現在的生活?!氨任乙郧吧詈枚嗔?,像一種雲上的日子,有時候畫不好也著急、難受,但是很幸福。”劉朝輝説。
在宋莊也有一些像他一樣半路出家的人,有的是拋棄了原來的工作,有的甚至是妻離子散。他們來宋莊畫畫就是為了掙大錢,現在市場突然不行了,這些人一下子就絕望了。一夜成名,是劉朝輝沒有想過的,他最大的夢就是把自己想做的事做完,每天只要能畫畫就開心?!笆袌鑫C對我影響小一點,之前我沒有賣過畫,現在賣不出去也無所謂了。但是心裏還是不好受的,我希望身邊的哥們兒靠畫畫過上好日子,大家不好我也不開心?!?/p>
目前主要是家裏給他提供經濟支援,還沒有開始賣畫,不過只花不掙有時也讓他心裏發慌。曾經有人想花2萬塊錢買他的一幅作品,可他覺得自己畫的不夠好,沒有賣。他告訴妻子,現在後悔也來不及了,他走的是一條不歸路,既然出來了就不可能回到過去的生活,只要條件允許,他就會一直畫下去。
在市場震蕩下成長的一代
湛先強是去年從中央美術學院畢業的,他們班裏像他這樣仍選擇搞美術創作的不到1/3,多數選擇了其他的職業,或相關或無關。
目前他正對畢業設計作品進行修改,當初這幅230釐米×875釐米的作品獲得了畢業展覽的銅獎。如果這幅作品完成後能賣掉他就繼續畫,如果賣不掉他就一邊給輔導班代課一邊掙錢畫畫。去年10月他給一個藝術輔導班代課,賺到了一段時間的生活費。
湛先強回憶,2006年前後市場最火爆的時候,他正上大學,當時聽説系裏有1/3的人都簽了畫廊,可是到了2008年就少了,2009年就更沒有了。但回頭想想,這種火爆為後來帶來了隱患,因為對於剛入學的學生而言,這種經濟刺激改變了他們對繪畫原始的理解,美術成了一個發財之道,成了一個改變貧窮的辦法。甚至有些人不自覺地會改變自己的創作方式。
湛先強説:“好在這種衝擊對我的影響並不大,我看別人的作品不會因為賣價高低來定論,而是根據自己對繪畫的原始衝動?!彼恢睕]有賣畫,感覺自己的心態也一直比較平和。“我相信自己的作品會被別人接受,因為人心都是肉長的,只要真誠地去表達,誠懇的態度會打動別人?!?/p>
在他困難的時候,同在北京畫畫的老鄉給了他很多幫助,借給他很多錢。同時他也從這些已有小成的人身上汲取了一些寶貴的品質?!八麄儫釔圻@個行業,也堅持下來了,畫畫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像粗茶淡飯一樣。而且他們在很認真地對待這項工作,從開始挑布和框就很講究,繃一個畫框也很認真,寧願在這上面多花錢。他們對作品很負責任,有點不滿意就擦了重畫?!?/p>
“他們的成功在刺激著我,讓我相信只要堅持自己熱愛並善於的事情就一定能成功?!闭肯葟娬h,他感覺自己現在的狀態很上進,一個人不怕面對艱難,就沒有那麼難,感覺艱難,更多是一種心態。(記者
屈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