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蘇州個展展出的作品多為其新作:如太湖石系列、風景系列、天空系列。個展的主題“與誰同坐”,源於拙政園中的景點“與誰同坐軒”,蘊含了許多園林意象。由曾梵志為國內《羅博報告》獨家創作的4月份封面也入選此次個展,開創了雜誌封面入選頂級藝術品展的先河。①②兩圖為封面“太湖石”系列。
本次畫展靈感來源於蘇州園林,在由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裏舉辦,可謂相得益彰。
從《面具》到《風景》系列的轉變,顯現了曾梵志在畫法上的一貫創新。
2009年4月10日,曾梵志個展在蘇州博物館拉開帷幕,本次個展以“與誰同坐”為主題。由於該場館由貝聿銘設計,加上曾梵志的當代藝術品屢次拍賣出天價,本次個人主題展被廣泛關注。個展集中展映了曾梵志《太湖石》和《風景》系列等多年嘗試的抽象繪畫作品,表現出作者在蘇州園林中尋求傳統文化與當代藝術交融的歷程。
個展靈感
來自蘇州園林
曾梵志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很早就想在蘇州做展覽,我喜歡蘇州的園林,經常去看,會很激動,情不自禁地把內心的衝動帶到畫裏。我知道《風景》系列的靈感來源和蘇州園林、中國傳統文化有一點關係。比如石頭,很美,是最早的抽象藝術。中國古人很早就在欣賞抽象藝術了。”
曾梵志説:“庭院裏的石頭有抽象的審美。中古藝術家和文人對這些有感覺。我一直很喜歡傳統文化,過去喜歡的程度和現在不一樣。年輕時候看著高興,但一轉眼又被西方藝術吸引過去了。現在對傳統藝術喜歡得一定要將它們搬回到家裏。從上世紀90年代末起,傳統文化開始影響我的創作。”
《無題》
這幅《無題》從畫面上可以感受到畫家創作時內心的安靜,但畫面裏似乎隱藏著某種恐怖的感覺。
為個展五赴蘇州
畫面,是曾梵志了解世界的方式。他説,“蘇州園林,在我的記憶中也是童年黑白的畫面。我對江南印象的開始不是蘇州,而是杭州。9歲那年,母親帶我去看西湖時還是小孩,覺得很好玩,印象最深的是西湖的桂花全都開了,那種氣息給我印象很深。”
曾梵志就是這樣喜歡上江南的環境,之後幾乎去過了所有蘇州大大小小的園林。蘇州博物館館長邀請他去那裏做個展,對曾梵志來説,是一個很自然的事。
在蘇州博物館做展覽,首先要去掉人物和有形象的東西,那些會破壞環境。蘇州博物館的空間比較小,但環境可以説是國內最好的,尤其是蘊藏著古典園林之氣。關於布展,曾梵志想到的還是“畫面”,“策展方案我想好了,但不是落實在文字上的東西。我全部用想像看了一遍,我進去碰見誰了,第一件作品掛在哪,朋友們觀賞時的反應,第二面墻掛什麼畫……我帶著負責布展的人看了一遍,用想像可以找到環境進入。”
左右開弓的畫家
曾梵志向記者透露了他繪畫的一些秘密。“我畫畫也是用畫面構思,先是白布放在那裏,再想最後完成的效果。我一定要看清楚它最後的樣子再動筆。有時很清楚,有時模糊,畫了一半還要修改。中國繪畫講究胸有成竹,而我不是,我的作品很偶然,有破壞性的、有些錯誤的東西組合在一起又完整了,和中國水墨不一樣,在創作手法上顛覆傳統,但骨子裏還是繼承了很多傳統文化。”
曾梵志承認技術對創作的重要性,雖然很多先鋒正在否定技術。“技巧非常重要,我整天想的就是把畫畫好,一直在研究每個大師的技術,一直在練習。技術是幫助你把能夠想像的東西完美表達,這種技術是你創造的,不是模倣誰的。”
曾梵志説,在籌備4月在蘇州和紐約的兩個個展的同時,他還是每天用左右手同時畫畫,不僅是油畫,還有水彩鉛筆畫和銅版畫。
畫抽象畫
是受文人啟發
談到第一幅抽象風景畫的創作,曾梵志説,“其實我畫《面具》系列的時候也同時在畫一些抽象的系列,只是還不成熟。2002年時,我受一件東西影響,畫了這張畫《無題》。那是一幅亂筆畫就的抽象畫,線條的韻律幻化成古樂的節奏,遠看好似某種植物。”
“那時候我在燕郊的工作室親手種了一株紫藤,我觀察它春夏秋冬的變化,我們在紫藤下喝茶、聊天,冬天就欣賞它的枯枝,我發現中國文人觀察紫藤粗細線條的變化特別有意思。文人喜歡用線條來表達。受紫藤的啟發,我畫了這幅作品。也就是現在《風景》系列的第一張。從2002年到2009年,我用7年時間創作《風景》系列,從剛開始陌生的感覺和衝動,不知自己會畫出什麼,到現在你看到成熟的作品,中間過渡了許多不同的形態。我始終覺得2002年畫的這一幅最純粹,我捨不得賣掉。”
曾梵志特別向記者推介了此次個展中的一幅《無題》畫作,此作品長寬5米,畫面四週漆黑,只有枯枝線條分割畫面和色彩的明暗,畫面遠處的光亮傳達給觀者微妙的誘惑,很複雜(見上圖)。曾梵志自己很滿意這幅作品:“每個人對顏色的理解不同,有的人覺得綠色恐懼,有的人覺得紫色恐懼。藍色則表現神秘或安靜。我把顏色的層次變化,線條的粗細與節奏的變化當成抽象的東西去理解。西方人會理解為線條,中國人會想像成形狀。
例如文字,中國人的象形文字,在中國人看來似乎像一件東西,而西方人則看到線條帶給他情緒的波動。”
作者簡歷
1964年生,武漢人。1991年畢業于湖北美術學院油畫係。現為職業畫家。
其畫作《面具系列1996 No.6》(見上圖)曾在去年香港佳士得春季拍賣會上以天價7536萬港元成交。該畫作是曾梵志1996年的作品,當時他剛結婚及搬往北京,畫中人物雖戴著面具,卻流露歡愉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