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家范曾
收藏家郭慶祥
書畫家范曾 書畫界的重量級人物
收藏家郭慶祥 收藏界的活躍人物
原本應該是唇齒相依的夥伴關係,卻即將對簿公堂,成了水火不容的敵對關係。究其緣由,是惡意攻擊?還是蓄意炒作?
范曾狀告郭慶祥,要求郭慶祥賠償其名譽及精神損失費500萬元。該消息一石激起千層浪,即刻形成社會“事件”。北京昌平區法院已經就此事立案,暫定11月9日開庭。
記者昨日得到最新消息,范曾因事已于近日前往巴黎,相關庭審事宜,他已委託律師辦理。被告人郭慶祥也繼續在北京、上海、大連之間飛來飛去。看上去,一切似乎顯得平靜,似乎預示暴風驟雨前夕的一片沉寂。
范曾訴稱,2010年5月至6月間,《文匯報》先後發表了《藝術家還是要憑作品説話》、《畫家的寂寞與熱炒》、《錢,可通神,亦可通筆墨耶》的署名文章。其中,郭慶祥的《藝術家還是要憑作品説話》提到他的24字自評,謝春彥的《錢,可通神,亦可通筆墨耶》稱“錢眼下真的也通了不少國畫大師……范某人賣畫之八字秘竅即最典型之個案也。 ”
范曾認為,該報社及郭慶祥、謝春彥等三文章捕風捉影,使用侮辱、詆毀的語言,侵害了自己名譽權。范曾要求該報社賠償精神損失費20萬元,謝春彥賠償20萬元,而郭慶祥則要賠償500萬元。
郭慶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1995年他經朋友購買了范曾一批畫,但他發現了范曾的作品在題材和技法上嚴重雷同,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郭慶祥在文章《藝術家還是要憑作品説話》中批評“這種程式化、模式化的製作過程,既不是一個藝術家的創作,也不如一個美術工作者的水準”、“工作現場就像是工廠車間的流水線,自己複製自己的作品,和印刷品沒有什麼區別”。“范曾狀告郭慶祥”的消息一經被媒體曝光,便在社會引起一片譁然。
關注無疑更增加了事態的發展,郭慶祥日前在上海再度回應,他是在就當前文化藝術存在的某些問題和現象,總結近二十年的收藏經歷和真實體驗,不存在針對個人的言論攻擊。作為一名收藏家,他有對文藝現象發表評論的權利。
郭慶祥出生在大連,曾經是大連造船廠的一名工人,1982年開始經商,1993年涉足書畫收藏,並成立玥寶齋。近幾年,郭慶祥逐漸成為收藏界活躍人物。
范曾並未作出任何回應。昨日截至發稿時記者獲悉,范曾因事已于近日前往了巴黎,相關庭審事宜他已委託律師辦理。“范曾狀告郭慶祥”一案更加顯得撲朔迷離。
郭慶祥:
術家還是要憑作品説話 (節選)
現在有一位經常在電視、報紙上大談哲學國學、古典文學、書畫藝術的所謂的大紅大紫的書畫名家,其實也有過度包裝之嫌。這位名家其實才能平平,他的中國畫人物畫,不過是“連環畫的放大”。他畫來畫去的老子、屈原、謝靈運、蘇東坡、鍾馗、李時珍等幾個古人,都有如複印式的東西。人物造型大同小異。他的人物畫雖然是寫實的,但其中不少連人體比例、結構都有毛病。他的書法是“有書無法,不足為式”,裝腔作勢,頗為俗氣。他的詩不但韻律平仄有毛病,而且,在內容上,不少是為了自我吹噓而故作姿態,不足掛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