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鴻
某刊曾刊載一篇名為《唐寅<西州話舊圖>辨?zhèn)巍罚ㄒ韵潞喎Q《辨?zhèn)巍罚┑奈恼拢撐膩K沒有細(xì)緻審視該圖的畫筆特性,而是依附臺灣學(xué)人江兆申先生對該圖的兩則評析説了一句地道的外行話。我們先看江兆申先生的評析:
(唐寅)五十歲畫的《西洲話舊圖》,雖然自題:“病中殊無佳興,草草見意而已”。但卻是一張非常工細(xì)的作品。不過若細(xì)看原跡,棕櫚勾葉,和屋後枯樹細(xì)枝,用筆都有顫動的現(xiàn)象,多少有點心手相違。
《西洲話舊圖》完成于唐寅五十歲,雖然是病中所作,但仍舊是那麼的精警動人。山石的皴法,又反顧到早期,用筆更為肯定有力。
以上江先生説的,應(yīng)該是其觀察、研究該圖真跡後説出的有見地的話。我將該圖一張清晰度非常高的圖片作了局部掃描並在電腦中進(jìn)行放大,仔細(xì)觀察後所得的認(rèn)識是:同意江先生的評析。
令人不解的是,《辨?zhèn)巍穪K沒有對該圖的筆墨進(jìn)行任何分析,僅就江先生的“用筆都有顫動的現(xiàn)象,多少有點心手相違”作了斷章取義及錯位的“放大”詮釋,繼而成了其疑偽、辨?zhèn)蔚囊罁?jù),茲錄如下:
江先生對唐寅書畫的研究,有較深造詣,對唐寅畫風(fēng)的觀察,非常仔細(xì)。江氏雖然未曾對《西洲話舊圖》疑偽,但所論《西洲話舊圖》中山石的畫法,是唐寅早期風(fēng)格,枯樹細(xì)枝,用筆顫動,心手相違,均可作《西洲話舊圖》繪畫辨?zhèn)蔚囊罁?jù)。
稍有語文基礎(chǔ)知識的人似乎都明白江先生所説的《西洲話舊圖》“山石的皴法,又反顧到早期”和“用筆都有顫動的現(xiàn)象,多少有點心手相違”的潛片語句和《辨?zhèn)巍匪斫獾摹暗摗段髦拊捙f圖》中山石的畫法,是唐寅早期風(fēng)格,枯樹細(xì)枝,用筆顫動,心手相違,”不是一個語義概念,説《辨?zhèn)巍酚泄室馇饨壬木溆靡庵?可能並不為過。現(xiàn)大致比較如下:
江先生文句:
《西洲話舊圖》完成于唐寅五十歲,雖然是病中所作,但仍舊是那麼的精警動人。山石的皴法,又反顧到早期,用筆更為有力。
《辨?zhèn)巍返奈木?
江氏雖然未曾對《西洲話舊圖》疑偽,但所論《西洲話舊圖》中山石的畫法,是唐寅早期風(fēng)格。
江先生認(rèn)為《西洲話舊圖》“山石的皴法,又反顧到早期”,這裡的“反顧”一詞是作追溯解,是説唐寅在畫《西洲話舊圖》時山石的皴法上有追溯到自己早期畫法的筆墨跡象,而不是《辨?zhèn)巍匪斫獾目隙ㄔ~“是”。
此外,江先生的另一文句是:
不過若細(xì)看原跡,棕櫚勾葉,和屋後枯樹細(xì)枝,用筆都有顫動的現(xiàn)象,多少有點心手相違。
《辨?zhèn)巍返奈木涫?/p>
枯樹細(xì)枝,用筆顫動,心手相違。
二者比較,似乎可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疑問:不知《辨?zhèn)巍肥侨绾谓庾x文句的?
根據(jù)我對《西洲話舊圖》的筆墨氣息和風(fēng)神氣象來看,對江先生的“《西州話舊圖》完成于唐寅五十歲,……山石的皴法,又反顧到早期,用筆更為肯定有力”是持贊同的態(tài)度的。因為我們在唐寅早期的幾件山水畫上可以得到驗證,可參看圖2、3。由此,我也非常贊同《辨?zhèn)巍穼壬脑u價定位:“江先生對唐寅書畫的研究,有較深造詣,對唐寅畫風(fēng)的觀察,非常仔細(xì)。”
江先生不但對唐寅的畫風(fēng)觀察仔細(xì),且對《西洲話舊圖》的認(rèn)識也是比較到位的。大凡“病中所作”的畫,其“用筆都有顫動的現(xiàn)象,多少有點心手相違”,這是顯而易見的。所謂“心手相違”,就是因為身體染疾而力不從心。如果按照《辨?zhèn)巍返摹坝霉P顫動,心手相違,均可作《西州話舊圖》繪畫辨?zhèn)蔚囊罁?jù)”,那麼,昔年唐寅生病就是一個錯誤,而在病中作畫更是錯上加錯了。因為,《辨?zhèn)巍穼μ埔嬜鞯目甲C的要求是看其用筆顫不顫動,心手相不相違的。如果這也能成為鑒定的一個“標(biāo)準(zhǔn)器”的話,那麼,任何一位書畫家在其一生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其身體只可以是一個狀況——只準(zhǔn)健康,不可生病;即便生病,也得用筆不可以“顫動”,心手也不可以“相違”。所幸《辨?zhèn)巍疯b定的是唐寅的畫作,如果鑒定的是傅小石先生的作品,那麻煩可就大了。因為小石先生筆下的畫,無一不是“用筆顫動,心手相違”的。再,我看過毛澤東主席當(dāng)年寫給華國鋒的“你辦事,我放心。”的影印件,給我的感覺就是:筆筆顫抖,心手兩乖。能説那不是主席手筆?這類例子很多,無需詳舉。
概言之,鑒定一件作品的真?zhèn)?不是以所謂的“用筆顫動,心手相違”來作辨?zhèn)我罁?jù)的。一個畫家作品的筆墨習(xí)性不是因為用筆顫不顫動和心手相不相違而有什麼本質(zhì)的變化。如果硬要説“用筆顫動,心手相違”的話,那麼,這一因生理狀況所導(dǎo)致的現(xiàn)象,只能對作品的優(yōu)劣起某種程度的制約作用,而決不會對作品的真假起判斷作用。
我在《2005年秋拍書畫指贗》(《文物天地》2006年第2期)一文中考證陸儼少《黃山松雲(yún)圖卷》時説過這樣一句話:“惜(陸儼少)晚年身體不濟(jì),所作不管是山水,抑或是梅花等,章法多鬆散,筆墨多漫漶,整個氣象一如其‘哮喘病’的身子,一副‘病容’,給人以‘上氣不接下氣’的感覺。……僅就具體的筆墨而論,陸氏晚年的‘漫漶’是因生理的原因而心有餘力不足,但是仍舊瀰漫著一種非他人所能及的精神內(nèi)涵,氣雖弱,骨尤在。”
徐建融先生在談及謝稚柳先生繪畫時説:“自80年代中期,謝稚柳的晚期花鳥基本上進(jìn)入衰頹期。這裡不僅有年老體衰的生理的原因,……對他這一時期繪畫的評價,已經(jīng)不再是‘畫以畫重’,而是‘畫以人重’了。花鳥畫如此,山水畫更是如此。這一點連他自己也是不作諱言的。當(dāng)有人恭維他晚年的創(chuàng)作‘渾厚老辣,進(jìn)入了一個新的境界’時,他總是明確表示不敢茍同,而自認(rèn)為是‘今不如昔’的。”(《現(xiàn)代名家翰墨鑒藏叢書·謝稚柳》)晚年體衰與生病體弱,雖不是一個概念,但卻是異曲同衰的一個事實。不明白這一點,怎麼談得上鑒賞和鑒定呢?
至於《辨?zhèn)巍窞榱俗C明自己的“疑偽”是有理有據(jù)的,遂搬出了上海博物館藏品唐寅《漫興》詩第一首(部分)及卷尾跋語(圖4、5)來比較《西洲話舊圖》的款識(圖1款識),我以為《辨?zhèn)巍泛孟裼址噶丝甲C石濤《高呼與可圖卷》時的錯誤,即以贗品作為其疑偽的支撐點來否定真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