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國務院下發《關於加強文化遺産保護的通知》,決定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的“文化遺産日”。到2010年,已經是“文化遺産日”的第五個年頭。6月12日,第五個“文化遺産日”到來,今年的主題確定為“文化遺産,在我身邊”。
為迎接第五個文化遺産日的到來,方便觀眾走近文化遺産,體會現代生活方式中對文化遺産的保護,首都各大博物館舉辦一系列展覽。
中國美術館舉辦館藏皮影展
第5個“文化遺産日”來臨之際,中國美術館特策劃“影中戲——中國美術館藏皮影藝術珍品展”。這是繼“影戲華彩——中國美術館藏皮影珍品展”、“美在民間——中國美術館藏民間剪紙、刺繡精品展”、“古風遺韻——中國美術館藏面具木偶藝術精品展”之後,中國美術館為“文化遺産日”準備的又一份禮物。
此次展出以陜西皮影為主,兼及山西、北京、唐山以及遼寧等地。年代上起17世紀,下至20世紀,以19世紀的作品為主。分為“影?人”、“影?物”、“影?戲”三個板塊。“影?人”部分即皮影人物,人物是皮影造型的首要元素,同戲曲角色一樣有生、旦、凈、醜之分:生角儒雅灑脫,旦角端莊俊美,凈角勇猛豪爽,丑角幽默滑稽。“影?物”板塊主要呈現道具及配景部分。大至金鑾寶殿、將相府第、亭臺樓榭、與馬船轎,小到一桌一椅、燭臺帷幔等等,交待故事發生的地點與年代,從另一側面亦將古代中國的廳堂陳設、庭院佈局習慣,以及建築特色等點點細節淋漓盡致地反映出來。在“影?戲”板塊中,展出的是影戲傳統劇目,它們多取材于中國的經典名著、神話傳説,以才子佳人、帝王將相等題材為主,是中國人精神世界的精彩呈現。
同時,在2007年“影戲華彩——中國美術館藏皮影珍品展”中皮影演出受到觀眾火爆歡迎後,此次中國美術館將再次特邀河北昌黎向東皮影劇團于展覽期間進行演出,使觀眾可以從中領略到皮影藝術的原生形態與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
首都博物館:非遺數字化成果展示
首都博物館將非物質文化遺産與現代資訊技術結合,成為文化遺産的現代傳播和未來傳承的主要推動力量。
“感受遺産——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數字化成果展”,就是以“中國民族民間文藝整合志書”為核心的內容資源,圍繞著數字典藏和數字展示,展出了一系列的數字化成果。展覽內容共分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展示。在這部分中,主辦方採用了妙筆技術,使觀眾可以通過點擊名錄滾屏上的項目圖片即可用耳機收聽到所點項目的語音介紹。第二部分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和保護名錄”展示。通過視頻和圖片的形式呈現出名錄中的部分代表作,如:木卡姆、古琴等。第三部分是數字典藏。以中國民族民間文藝整合志書的數字化工作為例,介紹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數字典藏工作。第四部分是數字展示。運用flash、數據庫等技術,以多媒體的形式充分展示戲曲、音樂、曲藝等各種傳統藝術表現形式及口頭傳統專題。在這部分中,音樂視頻可以自動播放,也可由觀眾點擊播放,體現出了很好的互動性。第五部分是文化遺産視頻演播室,將通過視頻的方式迴圈放映文化遺産方面的紀錄片。最後一部分是北京專區。在這個區域裏,將設置6個展臺,觀眾可通過點擊滑鼠來了解北京的傳統手工藝項目,包括木作、琺瑯作、雕漆作、盔頭作(戲裝)、花作(絹花)、紙作等。
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會上
文化部:非遺保護最根本的方式是立法
6月2日上午,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在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佈廳舉行新聞發佈會上説,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最根本方式是立法保護。
王文章説,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有很多方式,但是最重要的方式是立法保護,立法保護是最根本的保護方式。應該説,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過程中是比較注重推進立法保護的。像2005年3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就頒發了《關於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的意見》,2005年底國務院又頒布了《關於加強文化遺産保護的通知》,在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現在一些地方制定了一些保護條例,雲南、貴州、廣西、福建、新疆、甘肅、江蘇、浙江這八個省區都制定了地方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條例,這對於促進地方性的保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現在全國人大和國務院的有關部門包括文化部在內,都在推動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法的頒布。現在立法工作已經做了很多調研,草案正在徵求各方面的意見,期待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法能夠早日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