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洋·穿越季節·穿越文化
“穿越地平線——中國當代藝術展”展出瑣記
徐虹
中國文聯領導讓我和水天中策劃一個不大不小的展覽,去智利首都聖地亞哥的國家美術館展出。兩個展廳加一個小的圓廳,面積不太大,但位置和佈局很不錯。在這樣一個古典建築內展出當代藝術作品,必然要考慮到文化氣氛和審美環境的特殊要求,這對我來講是一個挑戰。智利國家美術館是聖地亞哥著名的建築,出自巴黎鐵塔的設計者Alexandre-Gustave
Eiffel(埃菲爾)之手,這座建築經受了今年大地震的考驗,在我們聽到地震消息,為展覽能否如期舉行而擔心的時候,智利方面傳來資訊——美術館建築安然無恙,中國當代藝術展得以按計劃運作。
南美洲的文化和地理風俗對我很遙遠,遙遠得就像一個飄過耳朵和心靈的傳説,我只能從墨西哥的壁畫和略有印象的南美歌舞來推測智利人民的喜好與情致。如何能使智利當地人喜歡和理解,這確實要動點腦筋。然而對方美術館館長和中國文聯領導都要求展覽能連接中國的傳統和現代,並反映當代中國藝術的發展,這是又一個挑戰。要在一個不太大的場館裏安排這麼一條中國藝術線脈,這就要求作品的選擇既精煉而具代表性,又要有較廣泛的包容性。從一個規模有限的展覽學來講,這不是容易達到的目標。
在國外辦中國藝術展覽,與在國內不同,“中國特色”是非考慮不可的,否則展覽沒有必要。但展覽講求新鮮吸引人,要讓觀眾欣賞或受到啟發和思考,否則展覽等於白做。而最讓人難辦的是對方對展覽的期待,清楚也模糊。清楚的是這一定是一個中國展覽,要讓人一看明確無疑;模糊的是到底一個什麼樣“中國展覽”,因為當地對中國的印象就如我對南美洲的印象一樣遙遠和縹緲,他們是從中餐館,中國筷子,紅燈籠,獅子舞裏知道中國。從當地媒體很難了解到中國發生的變化,無論平面還是立體都較少中國資訊,要讓他們了解中國文化和中國藝術的發展脈絡,大概如我們了解南美洲人的文化發展和藝術來源一樣的困難。
我們大致將參展的藝術品分為三類,有體現傳統審美理想的作品,有現代藝術的反思和拓展的作品,也有當代藝術觀念和綜合性的作品。從對文化傳統的思考到對現實人生存處境的關切,有中國人形象的寫實和詩意文化的表現性繪畫,也有反諷和喻意的影像、裝置、攝影和雕塑,有強調顯示文化心理積澱的成份,也尤其注意中國當代藝術中表現個人精神狀態和心理的內容……
展覽得到正面的評價,媒體、觀眾、美術館工作人員和他們找來的志願者都認為,這是一個豐富和有趣的展覽,看到了中國藝術和智利藝術之間巨大的差異,看到中國文化的真實和豐富的一面。但同時也看到藝術和人性又是相通的,在全球化和本土化,傳統和現代之間,兩國人民確有相通之處。所以就如標題所示,穿越,不僅是地理位置的穿越,從西太平洋到東太平洋,從北京到聖地亞哥——地球上相隔最遠的首都,也不儘是季節的穿越:北京是盛夏而智利是冬天,雖然智利的冬天不像北京那樣寒冷;更是文化上的穿越和心理上的穿越。然而穿越是雙向的,也有很多中間模糊地帶,進進出出,前前後後,忽而這邊,忽而那邊,不靜止,不凝固,充滿活力和吸收精神,這才是“穿越”所具備的過程特性吧,這個展覽的主題就要表明中國當前的變化特性……
好在水天中精心準備了一個學術講座,將一百年中國藝術發展歷程作了準確和精練的概括,加上翻譯富有激情的渲染,使在場聽眾深受感染,不斷呼應。這位翻譯是原中央電視臺西班牙語的播音員,語言規範而又很懂得如何抓住聽眾,這和我們策劃展覽,真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