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績溪縣伏嶺鎮:“五味”融合,激活鄉村振興“好味道”
發佈時間:2024-05-13 17:02:51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許曉琦、陳旸 | 責任編輯:吳偉安徽是績溪縣伏嶺鎮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徽?。┲l”,擁有安徽省首批特色旅遊名鎮、安徽省避暑旅遊休閒目的地等多項美稱,“徽州味·道”特色小鎮成功申報省級特色小鎮。
在鄉村振興賽道上,伏嶺鎮不斷深挖發展潛力,拓寬發展渠道,堅持以紅色“真味”、山水“風味”、徽劇“韻味”、家風“意味”、徽菜“滋味”“五味”融合,激活鄉村振興“好味道”。
堅持黨建引領,用好紅色資源,尋紅色“真味”
堅持加大紅色資源保護力度,圍繞中共績溪支部成立舊址水村沙壩石灰窯、中共績溪縣委成立舊址德錦汪氏宗祠、皖浙支隊祝三整編舊址、大障戰地醫院舊址、戰壕舊址等紅色資源著重提煉宣傳,通過廣泛蒐集整理並科學運用史料,編寫伏嶺鎮革命鬥爭史。
多措並舉用活紅色資源,讓紅色資源化為可聽可看、可讀可感的“活教材”。充分利用村民房屋的空白墻體,在江南村祝三組打造“紅色文化小巷”,繪製數十幅紅色主題墻畫,將紅色文化植入群眾心間,營造濃厚的“紅色”氛圍。將大障村廢棄小學修繕打造成績歙昌遊擊根據地紀念館,設置紅色革命文化墻,依託保存完好的戰地醫院舊址,帶領遊客感受硝煙炮火的洗禮,回味戰爭歲月的苦與樂,充分發揮紅色教育基地作用。
強化生態保護,厚植綠色底蘊,賞山水“風味”
伏嶺鎮域內有徽杭古道、鄣山大峽谷2個4A級景區,徽杭古道景區森林覆蓋率達83.7%,鄣山大峽谷景區森林覆蓋率高達97%。該鎮越來越豐富的文旅場景,日漸完善的旅遊服務體系,綜合資源“串珠成鏈”形成的旅遊圈,真正展現了“味”與“道”的顏值魅力。
伏嶺鎮堅持持之以恒守生態,綠色發展行致遠,深入貫徹“兩山”發展理念,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v深推進河長制、林長制,實施水土保持與生態修復封育,加強生態公益林保護建設,強力推進清涼峰自然保護區整治。
加大登源河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執法力度,持續開展“清四亂”排查整治,實現登源河水域水清、岸綠目標,讓伏嶺逐漸成為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的美麗鄉村。
注重人才培養,夯實發展根基,融徽劇“韻味”
充分利用復興徽劇研習社、石川五帝龍舟跳棋研習社、湖村抬閣花車轉閣研習社等陣地,分期分批組織基層文化愛好者、文化骨幹和非遺傳承人開展文化輔導培訓和傳承活動,傳授民間技藝,打造民間能人。
記錄伏嶺村春節文化的微電影《值年》斬獲第二屆香港紫荊花國際電影節入圍短片等四項大獎,原創徽劇《范老爺斷案》、反詐主題徽劇小戲等引發了一波傳承徽劇“熱潮”。注重把以徽劇為代表的鄉土人才培育成入黨積極分子和後備幹部,參與到外出學習培訓、外出考察、村務建設等工作中,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突出潛移默化,提振精神風貌,傳家風“意味”
堅持多措並舉、創新形式,以優良家風家訓助推鄉村振興。2016年,伏嶺鎮依託徽州古祠堂文化,將柏公祠改建為績溪氏族傳統家風家訓陳列館,黨員志願者在節假日等時間義務在館內講解,讓遊客更好地了解古徽州家風家訓及祠堂文化。
同時,注重徽州優秀文化沁潤人心的輻射帶動作用,將湖村《章氏家訓》與徽州竹編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産巧妙結合起來,邀請村內能工巧匠打造家風家訓竹編作品,使湖村竹編“飛”入尋常百姓家,家風家訓“活”在百姓心窩裏。結合“家風家訓”建立村級“握手言和”調解室,利用家風家訓中村民耳熟能詳的內容,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突出服務群眾意識、凝聚群眾力量,推動基層治理更和美。
立足産業發展,深挖品牌潛力,品徽菜“滋味”
持續開展徽菜“千店萬廚”牽引行動,實施“十鄉百碗”工程,聚力打造食用菌、石斑魚等徽菜農業品牌,績溪縣老胡家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重點打造“績胡桐坑”香菇品牌,績溪縣大鄣山石斑魚養殖有限公司投資420萬元打造“鮮溪石斑魚”品牌,績溪縣鄣山茶葉專業合作社培育創建的“橫芽野茶”品牌獲第四屆中國國際茶葉博覽會交易金獎,逍遙茶、大障筍、伏嶺餅知名度進一步擴散。
堅持壯大生産經營主體,做大做強徽菜龍頭企業,著力培育一批發展效益好、技術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新型經營主體。投資485萬元打造的伏嶺鎮農産品深加工廠建成運營,主推的高端蔬菜、特色筍、手工香腸等系列産品已逐步走上市民餐桌。(許曉琦、陳旸)